“北七病區15床跳閘,麻煩來看哈!”important;">
剛剛從武漢金銀潭醫院綜合四、五病區裝完紫外線消毒燈的蕭先生,來不及喝口水,就和同事來到了北七病區。為了避免物資浪費,他讓同事在清潔區等候,自己穿好防護服進了病房。身高1米8的他,趴在地上四處排查,終于在病人床下發現了原因,“重癥患者小便失禁,尿液把電源插座打濕燒壞了。”
蕭先生是武漢金銀潭醫院工程維修部的副班長,自從班長因為密切接觸新冠肺炎患者被隔離后,他就頂上了班長的夜班。處理完事情回到科室后,他發現內褲全部被血水打濕了。連續48小時連軸轉導致他痔瘡發作了,46歲身強體壯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穿上成人紙尿褲。這是網友@交廣阿泰 在微博記錄的武漢封城日常。
像蕭先生一樣維持著武漢金銀潭醫院正常運轉的醫護人員,還有1400多人,其中就有一群特殊的救援人員——機器人。
important;">
作為***早收治新型冠狀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也是當時收治患者數量***多的醫院,它每天面臨著大量的消毒工作。央視記者探訪重癥病房時發現,這里設置了風淋通道、紫外線等不同消毒區域。但相比于重癥病房,醫院其他區域的消毒工作,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消毒,紫外線消毒燈對人體有傷害,只能在夜晚沒人的時候使用。
2月1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首次啟用了機器人來消毒。在醫院的門診大廳里,一個身高1米左右的機器人,一邊行走一邊噴出霧狀消毒液。作為發熱門診的定點收治醫院,金銀潭醫院的門診大廳一直是高危感染區域。近2000平米的大廳,機器人消毒大約需要3分鐘,每天7、8小時的循環消毒,基本可以滿足大廳的消毒需求。
這臺噴霧消殺機器人來自上海的一家機器人公司Yogo Robot,CEO趙明告訴記者:“機器人會根據醫院的大小,自動識別自己的行走速度;對于高危區域,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設置機器人逗留時間,來進行強化消毒。”
important;">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住院部,***財經記者發現,自1月21日醫院禁止家屬及閑雜人員進入住院部起,醫院專門安排了醫護人員對物品進行接收。住院部門口和電梯口都有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來安排物資配送。但包裹數量太多,配送的醫護人員有限,南部的電梯口已經堆積了很多礦泉水和飯盒。
澎湃新聞的記者了解到,門診大廳的機器人除了可以消毒外,還可以遞送物品。它可以自行過閘機、乘電梯,在樓宇里穿行。Yogo的CEO趙明認為:“無人配送可以減少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接觸,從而減少防護服、口罩的浪費。”
important;">
春節期間疫情的消息擴散后,大家都迫切希望機器人可以幫上忙。Yogo的工作人員迅速聯系了疫區醫院調研需求,工程師們則自發在線上組成專案組討論。噴霧消殺機器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Yogo是一家以無人配送見長的機器人廠商,因其行走、多機技術一直***業內而聞名。但為了應對此次疫情,他們參照市面上已有的消毒方案進行優化,研發出一個獨立的消毒模塊,加裝在配送機器人的頂端,利用機器人行走的優勢進行室內移動消毒。
“不添亂,真有用”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不能再把機器人進場部署的工作轉嫁給醫生。據參與武漢金銀潭醫院部署的Yogo工程師介紹:“因為去不了現場,他們這次是通過遠程部署讓機器人進場的。“這也是業內***次實現機器人遠程部署,整個過程約3、4個小時。
YOGO的***代噴霧消殺機器人出來后,在投入到金銀潭醫院之前,已經在星河運用過一段時間。在首批機器人運營穩定后,他們才將機器人投入到武漢金銀潭醫院;而與此同時,研發團隊已經在迭代第二代智能消毒機器人,它解決了***代機器人消毒噴筒的充電問題,消毒能力是***代的10倍。據悉,現在這款機器人,也被廣東梅州中心醫院、佛山倫教醫院等機構引進。
important;">
盡管在這次疫情防疫戰中,機器人成為科技防疫的主角在發揮著作用,但據科技媒體《甲子光年》的調研顯示,并不是所有運往武漢的機器人目前都已上崗使用。有的機器人公司計劃投入武漢的200臺配送機器人和導診機器人,到目前為止才部署了10臺。迄今為止,也有機器人廠商出現了現場部署工作人員被隔離的情況發生。
機器人部署完成率低,既是因為大部分機器人尚未達到“開箱即用”的程度所造成的,也受部分機器人在人流密度高的醫院行走能力所限制。
面對這個巨大的挑戰,只有所有機器人公司參與進來,才能推動它前進。新冠疫情下,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巡檢、家用等領域都走上防疫一線。新技術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它所提供的功能,長遠地看,未來服務機器人的規模性普及,甚至會深遠地改變公共服務系統。
盡管困難重重,但并不影響服務機器人行業的逆勢上行。人們意識到,機器人如何提升公共安全,不再是一個周期性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議題。無人配送、噴霧消殺、防疫語音播報……機器人公司正在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構建它。
武漢天河機場,這條和時間賽跑的生命線,每天都來往著2萬多名醫護人員、數百萬噸物資裝備。全國上百臺機器人也是通過這條生命線來到武漢。但機器人公司所承擔的風險,和那些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不可相提并論,他們隨時面臨著犧牲,而機器人不需要。機器人要做的是去支持和尊敬他們,希望科技的創新有朝一日能讓他們的工作更加安全、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