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治理霧霾、產業結構升級,作為清潔能源的頁巖氣被寄予厚望。而2012年1月國土資源部公布第二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結果至今,已經過去將近兩年半的時間,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卻一推再推,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我國頁巖氣儲量豐富,但是在開采方面仍面臨地質條件惡劣、技術滯后等傳統制約因素,同時傳統能源企業積極性不高、配套管網壟斷等問題也比較嚴重。
水資源等環境問題凸顯
“在實施的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其實來自我國目前有待完善的頁巖氣監管體系。”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頁巖氣作業到鉆井再到開采,盡管目前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界定各個環節權限,但顯然目前在具體實施部分的監管力度并不夠,國家也沒有完善的監管隊伍。也正因為如此,當前中石油、中石化在上述各個環節的實踐過程中更多地是依賴自律,環保部定期抽查。
作為第二輪頁巖氣招標成功的企業之一,河南豫礦地質勘查投資有限公司招標項目負責人劉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去年競標成功以后的前期準備工作。去年對兩個區塊100多平方公里完成了首批二維地質勘探采集工作,今年將在此基礎之上大面積鋪開探井工作項目。
對于頁巖氣開采的技術和對環境污染的擔憂,劉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目前進展情況來看,并沒有外界預想得困難,“下套管以及高造斜率旋轉等新型旋轉導向工具和技術基本能夠將水力壓裂技術產生的化學物質與地下水分層隔離,將水污染風險降至最低”。
面對多種主體進入給市場帶來的充分競爭、給政府監管帶來的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偉認為,建立“以市場方式進入、以市場方式退出”的礦權流轉市場,不僅有利于保證投資的連續性,而且也可以為探索常規油氣礦權流轉積累經驗。
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陽也指出,針對頁巖氣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一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相關法規,針對我國的地質和國情定立出適合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方案。另一方面,政府除了要扶持企業進行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還要確保企業嚴格重視環境保護,起到監管的作用,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犧牲了環境。
傳統油企“淡定”姿態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頁巖氣技術可開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其中,油氣礦業權區(即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四家油氣企業油氣礦業權區重疊的區域)的資源量為20萬億立方米,占80%;油氣礦業權區外的頁巖氣可采資源約為5萬億立方米,占20%。
在前兩輪頁巖氣招投標過程中,很少見到“三桶半油”的身影,即便出現,他們的報價也不高。當時,就有傳言指出:“凡是有常規油氣的地方就有非常規油氣,所以,當前80%左右的頁巖氣資源都在‘三桶半油’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手里,他們對招標并不熱衷。”
“第二輪招投標拿出來的區塊都是回避與‘三桶半油’重疊的區塊,都是二三流的區塊,很難有成果。”一位油氣行業人士認為,頁巖氣要啟動大規模開發,惟有動“三桶半油”的奶酪。
“對于傳統油企而言,現有的區塊都忙不過來,自然淡定對待區塊招標。”在董秀成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在頁巖氣開采之前的登記注冊過程中,基本都已經登記完了所有的區塊,而且這些區塊是開采出頁巖氣可能性更大的區塊。然而已經完成的招標和即將開始的招標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