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5日,在中國綠色能源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中國分布式光伏電站因特網創新峰會”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過去三年在光伏領域,幾乎沒有對設備上的大的投資,然目前新一輪的投資機會已經吸引了新的投資者進入。他透露,目前包括美林和花旗這樣的海外投行正在考察國內市場,而一批銀行也在西部省份展開調研。
這批投資者的投資方式之一為通過資管理的方式,把國內大量的限制設備,比如單晶硅設備整合起來,將這些原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零碎能全部拉到青海省、內蒙古和新疆這樣的電價低廉的省份,每家企業通過設備的多少確定占股,形成設備的集中應用。
目前的產能缺口事實上是成本低的產能,把這些能產搬遷到電價低的省份就是一個降低成本的途徑。此前就有大全新能源將其在重慶的產能搬遷至新疆的案例。不過,還需要核算搬遷費用和新建產能的成本,搬遷產能未來是否有經濟效益。
而對于這樣的產能轉移,青海、新疆和內蒙這些地方政府也表示歡迎。這些支持主要表現在稅收、土地和電站指標的優惠上。
而目前最大的問題,還出在資產管理上。上述人士透露,隨著融資租賃模式在光伏行業的普及,此前也有方案被提出,希望將這些產能用作融資租賃。但是最后核算成本太大而放棄了該方案,其中就包括融資成本。
上述人士認為,未來中國光伏行業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隨國際資本和國內資產管理的介入,未來3-5年會出現非常高集中度的企業,目前來看,順風光電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不過也有業內龍頭企業的負責人指出,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風險。重置產能基本是在技術水平和規模效應方面不具備競爭力的,這些產能搬往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短期內享受了低廉的能源價格,但是在人才支撐、管理進步和技術進步方面損失更大。光伏制造業是設備制造,不是資源類產業,更多的依賴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劉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