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了2013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2013年以來,受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等因素影響,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形勢較2012年有所好轉,骨干企業經營狀況趨好,國內光伏市場穩步擴大。
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36吉瓦,同比增長12.5%;全年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上漲47%和8.7%。歐盟對我光伏“雙反”案達成初步解決方案,我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作出終裁,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內企業經營狀況不斷趨好,截至2013年底,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數電池骨干企業扭虧為盈,主要企業第四季度毛利率超過15%,部分企業全年凈利轉正。
相關企業近期發布的年報顯示,去年四季度,英利集團的毛利潤為7460萬美元,毛利率12.2%。而晶澳太陽能四季度營業利潤為970萬美元,毛利率為15.5%,均較去年三季度實現大幅增長。
2013年,全國多晶硅產量8.4萬噸,同比增長18.3%,進口量8萬噸;電池組件產量約26吉瓦,占全球份額超過60%,同比增長13%,出口量16吉瓦,出口額127億美元。國內市場快速增長,新增裝機量超12吉瓦,累計裝機量超20吉瓦,電池組件內銷比例從2010年的15%增至43%。全行業銷售收入3230億元(制造業2090億元,系統集成1140億元)。
預計,隨著相關政策及配套體系進一步完善,2014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總體將平穩回升,多晶硅、電池價格趨于平穩,國內應用市場將持續擴大,主要企業有望實現全年贏利。記者從英利集團獲悉,在幾乎所有大型光伏制造商均在去年第四季度恢復贏利后,仍掙扎于虧損“泥潭”的英利集團計劃于2014年完成400~600兆瓦的光伏項目。根據該集團的預計,其將于今年第二季度收支平衡,并于第三季度恢復贏利。
未來市場將如何?我們可以從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看到,產業在不斷的變革看到,目前穩健發展態勢其積蓄能量的狀態。回顧歷史,讓我們更清晰認識產業。
首度調整期(2008~2009年)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光伏電站融資困難,加之歐洲如西班牙等國的支持政策急剎車等導致需求減退,中國的光伏制造業經歷了重挫,產品價格迅速下跌,其中多晶硅的價格更是跌落到約40美元/公斤的水平。
爆發式回升期(2009~2010年)
德國、意大利市場在光伏發電補貼力度預期削減和金融危機導致光伏產品價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發了搶裝潮,市場迅速回暖。而與此同時,我國出臺4萬億元救市政策,光伏產業獲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輪光伏產業投資熱潮。作為光伏產業晴雨表的多晶硅價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產業劇烈調整期(2011~2013年)
上一階段的爆發式回升導致了光伏制造業產能增長過快,但是歐洲補貼力度削減帶來的市場增速放緩,導致光伏制造業陷入嚴重的階段性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我國光伏制造業再次經歷挫折,幾乎陷入全行業虧損。多晶硅價格在此時期一度跌落到約15美元/公斤的歷史最低位。
產業逐漸回暖期(2013年至今)
日本出臺力度空前的光伏發電補貼政策,使市場供需矛盾有所緩和。同時,中歐光伏貿易糾紛通過承諾機制解決,中國以國務院24號文為代表的光伏產業支持政策密集出臺,配套措施迅速落實。中國因此掀起光伏裝機熱潮,帶動光伏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多晶硅價格微漲至約18美元/公斤。
編者分析,由于近期整個光伏產業無論是技術還是企業動態均表現穩定,因此資本市場并未參與其中,反向驅使光伏穩健發展,但究其產業根本,在節能減排效用,對整個社會發展意義重大,擺脫政府補貼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在技術逐漸成熟后,走向市場化,將是未來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 劉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