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將在120天內作出初步判定。如果最終確定情況屬實,馬將對上述三國的熱軋鋼卷、格紋卷材和酸洗涂油卷材產品征收初步反傾銷稅。這對面臨多起“雙反”調查的中國鋼鐵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并不是個案。”歐洲中國總商會秘書長閆宗偉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中國外貿額的不斷攀升,中國產品遭遇的圍堵也日漸增多,中國多年來都是全球貿易爭端的最大受害國。近年來,印度、巴西、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呈增多趨勢,并呈現出以下新特點:除了常用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和制裁外,還以保護知識產權和國家安全審查等為名,將中國產品排除出市場。貿易保護手段也有了新的發展,比如加強對進口許可的管理、國家安全審查、逼迫中國匯率升值等。如何有效化解與貿易伙伴的摩擦和爭端是擺在中國外貿企業和相關部門面前的難題。”
摩擦增多
今年以來,向中國發起貿易爭端的新興市場國家數量和案件數量都有明顯增加。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國際市場對我國鋼鐵產品的“雙反”案件和貿易爭端明顯增多。2013年涉及到的貿易摩擦有25起,2014年以來又先后有美國、韓國、東盟、俄羅斯等國家發起“雙反”案件7起。預計后期我國鋼材出口增長幅度會逐步回落。
“紡織行業出口形勢也同樣嚴峻。”閆宗偉直言:“紡織服裝出口的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貿易摩擦與貿易風險涉及的面越來越廣,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未來,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摩擦數量會增加。傳統反傾銷、反補貼、特保案件會減少,而技術壁壘、技術標準等貿易摩擦案件會增多。”
商務部此前發布的數據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數據顯示,2013年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了貿易救濟調查,總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長了17.9%。按照去年每月七八起的平均值計算,今年僅幾個新興市場國家每月對中國發起的貿易調查或制裁數量就近乎達到去年全球所有國家對華貿易制裁的數量。
競爭明顯
對于貿易摩擦劇增的原因,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一方面,隨著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各國貿易保護加劇;另一方面,近年來國際市場持續低迷,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在發展階段方面比較相近,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也趨同或相似,雙方之間的競爭關系也就更加明顯。
白明坦言,以前,這幾個國家在歐美搶生意,但從美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國家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這幾個新興市場國家開始互相爭搶對方的市場,而中國企業在開拓新興市場國家上成效頗為顯著,出現貿易摩擦的機會自然也就增多了。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研究員高凌云認為,發生貿易摩擦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企業采取低價等不正當手段確實對出口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二是企業并未采取不正當手段,只是因為自身成本低、產品競爭力強讓對方感受到威脅,進而采取措施保護其本國企業。“從當前情況看,中國企業面對的貿易摩擦主要屬于后者。”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阿根廷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墨西哥的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在白明看來,隨著中國貿易地位的提升和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往來的增多,未來,我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摩擦仍將處于上升態勢。
應對策略
新興經濟體的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被視為中國出口“成長中的煩惱”,專家提出了應對策略。
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發布的《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的國際環境》報告認為,中國應在全球貿易治理中采取更加主動的態度,其中一個方案是:推出“中國版”的國際貿易新規則。
白明表示,要想盡可能減少或解決這些貿易爭端,我國必須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脫離低端的制造業,減少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產業重合度,更多地依靠產品技術和品牌優勢來搶占市場。一旦遇到救濟案件,要積極應訴,不要有搭便車的心理。對政府而言,則是要積極開展高層之間的磋商溝通,在必要的時候采取有理有力的反制措施。
閆宗偉認為,中國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通過跨國并購在新興市場直接投資設廠,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相比歐美等成熟市場,中國企業在新興市場或許有更多機會繞過貿易壁壘,直接向這些新興市場提供服務。中國企業不僅要提供商品,更要提供服務。現代制造業就是先進的制造業加上現代的服務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的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