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鐵礦山企業,鞍鋼礦業目前掌控的資源儲量達260億噸,超過國際三大礦業巨頭掌控的資源量總和,但其中貧赤(磁)鐵礦所占比例高達90%。
鞍鋼礦業的困境正是中國鐵礦石行業現狀的寫照——平均品位僅約30%,貧礦更是占中國鐵礦石資源總量的90%以上。面對這種困境,鞍鋼礦業毅然挑起重擔,發起以“提鐵降硅”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革命,為我國貧鐵礦利用與自有鐵礦石保障體系建設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貢獻。
“提鐵降硅”橫空出世
早在1975年,鞍鋼礦業便著手進行貧赤(磁)鐵礦選礦技術的研發。在“提鐵降硅”技術出現前,鞍鋼礦業已針對貧赤(磁)鐵礦選礦工藝流程作了37次改造。
鞍鋼礦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劉曉明向記者介紹說,就是在這種持續不斷的研發中,上世紀90年代,磨礦、粗細分選等先進技術先后在鞍鋼礦業誕生。
不過,貧赤鐵礦選礦關鍵技術欠缺的局面始終沒有被打破,直到當時擔任鞍鋼礦業弓礦公司總工程師的邵安林提出要進行“提鐵降硅”實驗。
如今已是鞍鋼礦業總經理的邵安林告訴記者,國外鐵精礦之所以能迅速占領中國市場,原因就在于價格低廉且質量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礦石中酸性硅含量過高,就必須多加石灰石進行中和,而煉鐵高爐的容積是固定的!侵小s質變多后,會導致鐵精礦的最終品位下降!
基于此,余永富提出了貧赤鐵礦“提鐵降硅”的重要理論,即須在選礦源頭將二氧化硅去除,最終提高出爐鐵的質量與產量。這一想法與遠在鞍山的邵安林不謀而合,雙方就此在鞍鋼礦業內部展開合作。
采選礦技術頻創高峰
2002年,鞍鋼礦業第一次成功采用“提鐵降硅”新流程,當下居然獲得高達65%的鐵精礦品位,并在大規模投入生產后達到67.5%的高品位。
自此,困擾鞍鋼礦業幾代科研人的貧赤鐵礦利用問題被一舉攻破。
這項鞍鋼礦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鞍山貧赤(磁)鐵礦選礦新工藝、新藥劑與新設備研究及工業應用”成果,先后獲得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并被稱為中國鐵礦業的一場“黑色風暴”。
利用這一成果,鞍鋼礦業對所屬的齊大山選礦廠、東鞍山燒結廠選礦車間、大孤山選礦廠及弓長嶺選礦廠等老選礦廠實施了全面技術改造。改造后的鐵精礦綜合品位達67.45%,比改造前提高3.04個百分點;鐵精礦二氧化硅含量降至4.5%,比改造前下降4.8個百分點,從而使鞍鋼真正擁有了高品質原料生產基地。
截至2012年年底,“提鐵降硅”技術在鞍鋼礦業已累計創效100億元。
在邵安林的帶領下,鞍鋼礦業在采選礦燒球整體工藝上進行持續創新,形成了從探礦、采礦、選礦到燒結、球團為一體的資源開發利用專有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貧赤鐵礦大規模開發利用難題。
掀起鐵礦石技術革命
以“提鐵降硅”選礦新技術、浮選柱提純磁鐵精礦工藝技術、KS新型浮選捕收劑、赤鐵礦尾礦鐵資源回收再利用新工藝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鞍鋼礦業新技術,在中國鐵礦業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科技革命。
在解決了中國貧赤鐵礦利用的歷史性難題后,為打造“百年礦山”,鞍鋼礦業又瞄準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鞍鋼礦業對過去難以利用的貧、雜等典型鞍山式赤鐵礦進行了高效利用,據估算可盤活鐵礦石資源量6億多噸。
針對露天和井下不能同時開采的世界鐵礦采選理論、技術與開采模式等方面的難題,鞍鋼礦業進行了關鍵技術研發,最終形成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采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為建成國內首個億噸級鐵礦山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邵安林告訴記者,目前鞍鋼礦業的露采回采率高達97%以上,地采回采率達88%以上,均位居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據統計,“十一五”以來,鞍鋼礦業已累計完成科研成果209項,科技創效106億元。其采礦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選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精礦質量等選礦技術指標處于國際同行業領先地位,并且成為國內唯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冶金礦山龍頭企業。
這一切都與2007年初邵安林將科技創新作為一項核心內容納入礦業發展戰略息息相關。
“我們要求規劃期內科技投入率平均達到銷售額的3.5%~4.5%,各主體生產單位的科研投入不得低于4.5%!鄙郯擦终f。
據統計,“十一五”以來,鞍鋼礦業的科技投入累計達22.8億元,每年增幅均在10%以上。
與此同時,鞍鋼礦業從2008年起正式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擁有量從2007年前的6件發展到2013年年底的993件,5年來累計為企業創效6億多元。
邵安林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承擔起制定行業標準的任務,鞍鋼礦業已完成三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使國際礦業貿易有了共同遵循的準則。而未來3年,鞍鋼礦業計劃制定1~2項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