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逼近7萬大關,甚至比一輛車更加“昂貴”——上海車牌一向被戲稱為“最貴鐵皮”,隨著今年以來價格的接連攀升,這一稱呼也越來越名副其實。
事實上,對于在上海本地的“有車一族”而言,滬牌并非必需,花幾千塊錢買個外地車牌還是照樣可以用。盡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樂此不疲地花上數萬元買個上海車牌。
那么,花這么高的價格來購買“最貴鐵皮”到底值不值得呢?
反對派:買上海車牌不如買好一點的車
數據顯示,上海私車牌照價格在6、7月出現短暫回落后,下半年再度扭頭向上。加上12月已連續5個月保持上漲的勢頭,其中從9月開始就接連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目前上海的車牌價格已經接近7萬元。
就算是純金打造,也不用這么貴,更何況只是一塊鐵皮——對于價格高高在上的上海車牌,不少消費者都表示不值得。事實上,很多上海的車子被車主裝上了外地車牌。
“用起來不會差太多的,買上海車牌還不如買好一點的車,同樣的錢所產生的效用是完全不一樣的。”上海車主鄭先生表示。
據了解,很多車主在選擇不購買上海車牌的同時,往往會去選擇周邊省份的車牌,比如江蘇、浙江的車牌就比較受歡迎。正因為如此,有消息稱,近期滬籍人士辦理江蘇、浙江等較近省份的牌照難度較大,不僅審核難以通過,價格也不像原來那么便宜,比如辦理南京車牌的總費用就需要1萬元以上。
而如果要選擇價格“實惠”一點的車牌,消費者就需要“舍近求遠”才可以做到。比如,近期相對比較熱門的外牌主要集中在江西、山東等地,費用平均在6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能比較快上牌的省份有內蒙古和廣東等,但是由于滬牌的價格越漲越高,這些地方的上牌費用也差不多正以每月500元的價格上漲。由此可見,省一點錢確實不容易。
支持派:買上海車牌求得安心
盡管很多車主不愿意購買上海車牌,但是仍然有不少車主認為既然要買還是得買個上海車牌,也正是持有這一想法的人一路推高了上海車牌的價格。
事實上,上海車牌和外地車牌在使用起來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區別就是外牌在高峰時段被禁止進入高架。在高峰時期,這些車輛駛入城市快速路會加劇擁堵。因此,市政府最近正在研究嚴禁外地牌照車輛早晚高峰時在高架上行駛的政策。
所以對用戶來說,高峰時段上不上高架是確定購買上海車牌還是外地車牌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上海牌照最大的好處就是進上海的時候不需要進滬費,而且平時上高架也不會受到限制,可以說拍一次可以無限次地使用。”拍得上海牌照的王女士表示。
而正打算拍一個上海牌照的茹女士也認為:“如果高峰時段需要上班的人還是拍一個上海牌照的好,特別是考慮到以后還有送小孩子上學的需要!
“再加上現在上海牌照價格居高不下,需遠遠大于供,還是先拍一個再說!彼J為。
此外,也有經銷商提醒車主,由于對能否異地年檢驗車,各地車管所的規定不盡相同,因此上外地牌照的風險依然存在。相對來說,買個上海車牌等于花錢買個“安心”。
事實上,盡管今年的滬牌價格拉出一根陽線,但是對于明年的滬牌價格走勢,現在業內的普遍觀點是,長線來看很可能仍然會漲,但是短線則很難說清楚。
據了解,由于下月將實行1、2月合并拍賣的模式,投放量明顯增加,那么將可能延緩滬牌漲速,此外,如果新能源車免費送牌的政策明朗,那么也很可能會對滬牌的上漲形成一定的壓力。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影響滬牌價格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供需,自“滬四條”出臺后,每月競拍人數逐漸下滑,從最高峰時的2萬多人減少到上月的1.8萬多人,炒牌“黃牛”被擠壓出去了。雖然拍牌的人數逐漸減少,但是價格卻越來越高,這只能說明價格的上漲是由供需矛盾引發的,也就是剛需促使了今年下半年滬牌價格的持續上漲。
隨著上海車牌的價格連創新高,一些投資者在車牌上做起了文章,而銀行和金融公司也瞄準了不斷上揚的車牌市場,推出了車牌貸款業務。
車牌投資價值“面面觀”
“此時不買上海車牌,下次買可能更貴”——不少人之所以選擇購買上海車牌都是抱著做投資的想法。
而從近兩年來上海的車牌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漲幅比較來看,“車牌投資價值勝房產”——這一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立。讓我們再把思維發散一下,如果和近年來的股票相比,投資價值則要用“驚人”來形容了。其實,從不少地方來看,車牌除了使用價值以外一直都有另一大價值——投資價值。
記者了解到,盡管上海車牌的價格一路上漲,但之前出臺的新拍車牌三年內禁止過戶的政策讓不少有心炒車牌的人望而卻步。
記者之前在香港打車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出租車司機自信滿滿地告訴記者,他所使用的車牌為他多年前購買,隨著這幾年來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實現了大幅收益。
據了解,由于香港的出租車車牌緊俏,幾年前一個出租車車牌大概要三四百萬元,這一價格已經讓人咋舌。而近期香港的出租車車牌甚至要賣到600多萬元,真可謂是“天價”。
此外,近日有消息稱,由于廣州實施車輛上牌限制,使得原來就很難辦的粵港兩地通用車牌更加緊俏,同時也出現了大量代辦粵港通用車牌的中介公司。據說此類車牌的價格也已經在百萬元以上。所以,和投資股市的道理類似,對那些懂得把握機會、盡早入手的人而言還是有望實現投資收益的,只是風險也同樣存在。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