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業管理標準缺失
機床再制造行業在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準入門檻較低,造成該行業隊伍良莠不齊。但目前國內還沒有機床再制造方面的標準。
目前,機床再制造行業基本上還是業主企業和維改公司之間的行為。由于缺少可作為依據的、具有權威性的標準和規范,如再制造產品的質量標準規范、再制造企業的資格認證體系等,有關質量、周期、相關服務等方面的糾紛時有發生,維改機床質量千差萬別,其結果是使機床再制造行業形象受到損傷,并影響到機床再制造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產業化難度較大
機床再制造行業是一個基礎投入很高的行業,建立一個機床再制造企業的投入不亞于一個機床制造廠。目前,專業的機床維改企業大多規模很小,缺乏生產場地和專業設備等硬件條件,仍停留在作坊式時代,不具備產業化的實力。
一些擁有場地和設備的裝備制造廠卻由于新產品任務重,沒有精力從事再制造業務,部分從事再制造業務的機床制造企業也只投入了很少的精力。
同時,機床的再制造尤其是重型機床的再制造,一般都是單件生產,每一臺的型號、規格、系統都不一樣,同樣的機床,用戶的要求也不一樣。
機床再制造要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提供特殊服務。所以產業化難度比較大。
第三,批量再制造技術落后
機床再制造是一個綜合運用現代先進的制造工藝技術、信息技術、數控及自動化技術、綠色制造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過程。
現在國內對機床再制造技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機床再制造的設計標準及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研究還未深入,缺乏經濟、實用、適合批量再制造的專門技術。迫切需要研發一批機床再制造的關鍵技術,為再制造產業的形成提供技術保障。
第四,人才短缺問題嚴重
機床再制造行業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新興產業,既要深入了解原有設備的結構性能,又要對用戶新的要求有真實的理解,并結合機床實際結構,在改造設計中實現。所以需要一批既懂機械又懂電器和液壓等綜合技術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
專家分析師劉香峰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相關人才比較短缺,并且缺乏相關的人才培訓機構和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