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2013年度工作會召開后,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做強科研、做大產業、管理提升,是破局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全力打造先進造船技術研究中心和工藝裝備設計制造中心,才能為行業和集團公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工藝與裝備支撐。” 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所長王惠敏表示,作為國內唯一的專門研究造船工藝技術的研發機構,該所一直在思考自身在行業和集團公司內的定位,不斷探尋破局發展的路徑。
做強科研 引領技術發展
“夯實科研基礎,提升科研能力”,是船舶工藝所2013年科研工作的關鍵詞。該所將圍繞提升船舶制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面向海軍武器裝備、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三大領域的發展需求,加速建設現代造船模式、國際海事組織(IMO)應對機制、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大平臺。
船舶工藝所將主動發揮技術優勢,夯實科研基礎,提升科研能力,為打造先進造船技術研究中心奠定基礎。軍品科研方面,該所將以海軍重點型號為載體,實現制造技術與總體技術同步論證、同步研發、同步建模、同步設計,全力為總裝廠提供建造的全過程服務;民品科研方面,將進一步發揮其擁有的各類行業指導組、專家組、國家級技術檢測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作用,加大力度為行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海工科研方面,將在總結海工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海工建造企業的需求,重點突破關鍵建造技術及工藝、關鍵區域長效防腐維修等技術,深入開發海工特種制造工裝和各類海洋平臺用設備;非船科研方面,將瞄準需求進行深度開發和系列開發,逐步提高工藝、裝備在非船領域的應用率。
做大產業 拓展應用領域
“立足造船,面向高新技術、面向大中型企業、面向重大工程項目、面向國際市場,打造集裝備、材料、軟件、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團”,是船舶工藝所2013年工作會議確立的產業發展目標。
在談到未來幾年的業務發展重點時,王惠敏表示,一是立足船舶市場,對現有產品進行深度開發、系列開發;二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開發出有生命力的新產品;三是持續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的力度。在裝備方面,該所將開發移船裝置、激光技術、機器人焊接技術,以及海工專用工裝設備;在材料方面,將把現有的船舶管道涂塑工藝拓展到市政、建筑、給排水等領域,并推進玻璃鋼研究成果轉化,拓展絕熱保溫材料等在民用市場的應用范圍;在軟件方面,將推廣應用先進軟件及信息化集成技術,大力開展船舶行業的仿真應用服務,以及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研發與推廣,并促進已有軟件產品在企業保密、安全、檔案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在咨詢服務方面,將積極開展培訓、咨詢、檢測、監理業務,整合裝備、材料、軟件領域的培訓業務,以實現涂層新標準(PSPC)、無損探傷、軟件應用等方面的培訓資源共享,同時,力爭獲取咨詢資質證書,結合轉模工作、數字化造船,為企業提供系統的工藝解決方案。該所將憑借技術和人才優勢,實現四大板塊聯動,為打造工藝裝備設計制造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破常規 改善組織模式
由于市場形勢嚴峻,船舶工藝所目前的經營工作異常艱難。2012年,盡管全所新簽訂合同額實現了增長,但受價格降低等因素影響,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分析其中的深層次原因,王惠敏認為,船市低迷、需求不足是主要誘因,但更大的癥結還在于自身的管理方式轉變、產品結構調整和成果轉化等工作滯后于形勢發展的要求。
王惠敏強調,要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就要打破常規,改善科研工作組織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調整和轉型發展。為此,船舶工藝所按照科研和產業分開的原則,調整了組織機構。一方面,該所進一步細分了專業室的研究領域,設立6個研究室,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運行。該所還要求科研人員樹立新的科研工作理念,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還要持續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將產業化重任交給子公司負責。2013年,該所將大力推進子公司建立獨立運行機制,全面增強轉型發展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控本盈利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未來幾年,船舶工藝所將著力進行“一體兩翼”的科研及產業化布局,即全力打造整體研發平臺,整合各類科研資源,提升科研和產品技術的創新能力,也為實現軟件和服務兩大產業板塊發展提供條件;建設先進制造工藝裝備和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在裝備材料領域打造億元級產業。目前,其總體建設規劃方案正在制訂中,臨港新城船舶配套產業區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化工新材料基地計劃于年內開工。
(來源:互聯網)
做強科研 引領技術發展
“夯實科研基礎,提升科研能力”,是船舶工藝所2013年科研工作的關鍵詞。該所將圍繞提升船舶制造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面向海軍武器裝備、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三大領域的發展需求,加速建設現代造船模式、國際海事組織(IMO)應對機制、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三大平臺。
船舶工藝所將主動發揮技術優勢,夯實科研基礎,提升科研能力,為打造先進造船技術研究中心奠定基礎。軍品科研方面,該所將以海軍重點型號為載體,實現制造技術與總體技術同步論證、同步研發、同步建模、同步設計,全力為總裝廠提供建造的全過程服務;民品科研方面,將進一步發揮其擁有的各類行業指導組、專家組、國家級技術檢測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作用,加大力度為行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海工科研方面,將在總結海工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海工建造企業的需求,重點突破關鍵建造技術及工藝、關鍵區域長效防腐維修等技術,深入開發海工特種制造工裝和各類海洋平臺用設備;非船科研方面,將瞄準需求進行深度開發和系列開發,逐步提高工藝、裝備在非船領域的應用率。
做大產業 拓展應用領域
“立足造船,面向高新技術、面向大中型企業、面向重大工程項目、面向國際市場,打造集裝備、材料、軟件、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團”,是船舶工藝所2013年工作會議確立的產業發展目標。
在談到未來幾年的業務發展重點時,王惠敏表示,一是立足船舶市場,對現有產品進行深度開發、系列開發;二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開發出有生命力的新產品;三是持續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的力度。在裝備方面,該所將開發移船裝置、激光技術、機器人焊接技術,以及海工專用工裝設備;在材料方面,將把現有的船舶管道涂塑工藝拓展到市政、建筑、給排水等領域,并推進玻璃鋼研究成果轉化,拓展絕熱保溫材料等在民用市場的應用范圍;在軟件方面,將推廣應用先進軟件及信息化集成技術,大力開展船舶行業的仿真應用服務,以及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研發與推廣,并促進已有軟件產品在企業保密、安全、檔案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在咨詢服務方面,將積極開展培訓、咨詢、檢測、監理業務,整合裝備、材料、軟件領域的培訓業務,以實現涂層新標準(PSPC)、無損探傷、軟件應用等方面的培訓資源共享,同時,力爭獲取咨詢資質證書,結合轉模工作、數字化造船,為企業提供系統的工藝解決方案。該所將憑借技術和人才優勢,實現四大板塊聯動,為打造工藝裝備設計制造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破常規 改善組織模式
由于市場形勢嚴峻,船舶工藝所目前的經營工作異常艱難。2012年,盡管全所新簽訂合同額實現了增長,但受價格降低等因素影響,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分析其中的深層次原因,王惠敏認為,船市低迷、需求不足是主要誘因,但更大的癥結還在于自身的管理方式轉變、產品結構調整和成果轉化等工作滯后于形勢發展的要求。
王惠敏強調,要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就要打破常規,改善科研工作組織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調整和轉型發展。為此,船舶工藝所按照科研和產業分開的原則,調整了組織機構。一方面,該所進一步細分了專業室的研究領域,設立6個研究室,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運行。該所還要求科研人員樹立新的科研工作理念,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還要持續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將產業化重任交給子公司負責。2013年,該所將大力推進子公司建立獨立運行機制,全面增強轉型發展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控本盈利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未來幾年,船舶工藝所將著力進行“一體兩翼”的科研及產業化布局,即全力打造整體研發平臺,整合各類科研資源,提升科研和產品技術的創新能力,也為實現軟件和服務兩大產業板塊發展提供條件;建設先進制造工藝裝備和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在裝備材料領域打造億元級產業。目前,其總體建設規劃方案正在制訂中,臨港新城船舶配套產業區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化工新材料基地計劃于年內開工。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