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KarelDeGucht)將在5月15日的例會上說服其他成員,以獲得他們對啟動調查華為、中興的支持。
這是繼美國對中國電信企業設置貿易壁壘后,另一大重要市場再次發出威脅信號。目前,國內電信設備制造商巨頭華為和中興暫未對此發表評論。
或造成“雙輸”惡果
2012年5月,歐盟曾告知各成員國,已經收集到了確鑿證據,證明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從中國政府補貼中獲益,從而以低價方式向歐洲市場“傾銷”商品,并宣稱將對這兩家公司展開調查。
同時,德古赫特還提出,歐洲設備供應商應該獲得中國電信市場30%的份額。作為交換,歐盟會放棄對中國公司接受補貼一事的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歐盟發起對中國企業的貿易調查,是在沒有投訴方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面臨來自華為、中興的強勁競爭,但歐洲的本土電信設備企業愛立信、諾西和阿朗均未主動進行相關投訴。
有評論認為,上述歐洲公司擔心,如果歐盟啟動對華為、中興的調查,可能會引發惡性循環,致使這些歐洲公司失掉在中國的大額訂單。
目前,全球電信運營商都在進行火熱的4G網絡建設。根據中國移動發布的TD-LTE“雙百”計劃,2013年中國移動4G網絡覆蓋將超過100個城市,4G終端采購將超過100萬部。
事實上,諾西、阿朗、愛立信在中國所擁有的市場份額均大于華為、中興目前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
與此同時,歐洲對于華為、中興來說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市場。目前,華為在歐洲已參與了超過半數即將建設的4G網絡建設工作,華為還計劃未來4~5年在歐洲招聘5500名員工,使歐洲當地的員工增至13000人,并將增加在當地的投資。如果貿易戰升級,對中歐多家企業可能造成“雙輸”的惡果。
“中國制造”升級
1987年,華為由民營企業家任正非創立,至今它已經成為和愛立信平起平坐電信業巨頭。中興通訊成立于1985年,經過數年的飛速發展,中興也從一個來料加工廠,獲得了如今全球第五的市場地位。
除了在電信市場上呼風喚雨,這兩家中國企業還逐步拓展產業鏈條,開始在消費電子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達1/3,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出現下降,而排名3~5位的智能手機廠商依次為LG、華為和中興。
其中,華為的份額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一季度出貨990萬部,份額達到4.6%。且該季度華為在亞太市場之外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幾乎翻了一倍。
中興出貨量為910萬部,在亞太和北美市場表現不俗,但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和拉丁美洲取得的份額較小。
以華為、中興等高科技公司為代表的中國制造企業,其經營模式不再建立在廉價的代工生產上,而是依靠掌握前沿技術的工程師團隊創造價值,這種日益崛起的中國制造業力量引發了歐美發達國家的恐懼和排斥,中國企業出海之路將面臨重重挑戰。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