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季度形勢分析與四季度走勢判斷》預計,在宏觀經濟運行向好趨勢已經顯現,市場信心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預四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重點領域產業化應用和國內市場開拓步伐有望加快,空間發展格局將逐漸清晰。
市場應用步伐明顯加快
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動下,三季度以來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技術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市場應用步伐明顯加快。
在節能環保領域,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純燒高爐煤氣發電、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純低溫余熱發電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推廣;等等。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標準的4G移動通信技術在15個城市擴大規模的試驗進展順利;IPv6小規模商用試點穩步推進,預計年底前將陸續對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開放;深圳推出全國首個4G即攝即傳行業應用,標志著已可通過4G技術實現無線高清直播。
截至2013年6月底,互聯網普及率達44.1%,3G上網用戶占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的比重突破30%,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在高端裝備領域,國產高效智能壓鑄裝備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國鑄造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我國壓鑄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國內首臺套大型廢金屬智能化破碎分選生產線開始應用,填補了我國廢鋼、廢機電、報廢汽車智能化破碎分選設備的空白;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興旺號上下船體成功合攏。
產能過剩仍未根本改觀
近年來,各地盲目跟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布局較為雷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發展模式,使得光伏、LED、風電裝備、碳纖維、工程機械等行業投資行為日趨不理性化,并逐漸演變成投資的全面過熱,最終導致產能過剩,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持續性的全行業虧損。進入第三季度,這種現象仍未有根本改觀。
除此以外,部分領域產業生態環境還有待完善。三季度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呈現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不斷取得新進展,但產業生態環境有待完善。
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政府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職能亟需轉變。目前,不少地方發展新興產業,仍然熱衷于鋪攤子、上項目、拉投資,熱衷于拿土地、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吸引投資,甚至過多地干預了企業微觀活動。
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
展望四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趨于向好,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專項工程和試點示范等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空間格局將逐漸清晰。
一方面,國家層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籌布局和規劃引導初見成效,各省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日漸清晰。隨著對新興產業成長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各地對待新興產業發展逐漸回歸理性,發展重點將更加聚焦。
另一方面,重點領域的產業空間集聚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比如,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和長三角為核心、以珠三角和東北地區為兩翼的分布格局;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環渤海區域聚集了我國30%左右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長三角地區集中了我國60%的光伏企業,西北地區集聚了我國90%以上的風電項目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新興產業空間集聚效應將進一步強化。 (來源:互聯網)
市場應用步伐明顯加快
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動下,三季度以來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技術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市場應用步伐明顯加快。
在節能環保領域,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純燒高爐煤氣發電、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純低溫余熱發電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推廣;等等。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標準的4G移動通信技術在15個城市擴大規模的試驗進展順利;IPv6小規模商用試點穩步推進,預計年底前將陸續對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開放;深圳推出全國首個4G即攝即傳行業應用,標志著已可通過4G技術實現無線高清直播。
截至2013年6月底,互聯網普及率達44.1%,3G上網用戶占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的比重突破30%,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在高端裝備領域,國產高效智能壓鑄裝備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國鑄造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我國壓鑄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國內首臺套大型廢金屬智能化破碎分選生產線開始應用,填補了我國廢鋼、廢機電、報廢汽車智能化破碎分選設備的空白;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興旺號上下船體成功合攏。
產能過剩仍未根本改觀
近年來,各地盲目跟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布局較為雷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發展模式,使得光伏、LED、風電裝備、碳纖維、工程機械等行業投資行為日趨不理性化,并逐漸演變成投資的全面過熱,最終導致產能過剩,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持續性的全行業虧損。進入第三季度,這種現象仍未有根本改觀。
除此以外,部分領域產業生態環境還有待完善。三季度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呈現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不斷取得新進展,但產業生態環境有待完善。
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政府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職能亟需轉變。目前,不少地方發展新興產業,仍然熱衷于鋪攤子、上項目、拉投資,熱衷于拿土地、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吸引投資,甚至過多地干預了企業微觀活動。
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
展望四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趨于向好,重點領域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專項工程和試點示范等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空間格局將逐漸清晰。
一方面,國家層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籌布局和規劃引導初見成效,各省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日漸清晰。隨著對新興產業成長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各地對待新興產業發展逐漸回歸理性,發展重點將更加聚焦。
另一方面,重點領域的產業空間集聚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比如,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和長三角為核心、以珠三角和東北地區為兩翼的分布格局;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環渤海區域聚集了我國30%左右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長三角地區集中了我國60%的光伏企業,西北地區集聚了我國90%以上的風電項目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新興產業空間集聚效應將進一步強化。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