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在其發表的《著力解決工業轉型升級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文章中透露,2002年以來工業的平均利潤率一直在6%-7%附近波動,而自2010年以來更是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僅為5.4%,與2010年相比下降28.9%。
苗圩稱,從國內看,行業間利潤率失衡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發展,具體表現在:一是工業整體盈利水平不高,自2002年以來,平均利潤率一直在6%-7%附近波動,近幾年更是持續下滑,2010-2012年分別為7.6%、7.3%、6.1%,今年上半年僅為5.4%。二是工業內部利潤率出現分化,資源性行業利潤率提升速度明顯快于競爭性制造業,2011年煤炭行業銷售利潤率達16%,三大石油公司平均銷售毛利潤率超過20%。三是工業與金融、房地產業之間的利潤率差距過大。2009年房地產銷售利潤率達14.3%,是工業的2倍左右;2011年銀行業營業利潤率達39.1%,是工業的5倍以上。金融、房地產和資源壟斷性行業的高利潤抬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和經營成本,降低了社會資本投資實業的積極性,削弱了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苗圩表示,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繼續實施“核高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型飛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技術瓶頸,力爭在先進制造、信息網絡、系統軟件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集中支持深海探采工程裝備、基于機器人的自動化成形與加工裝備、高精重型數控工作母機和特種加工機床等重點裝備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發展。
苗圩還強調,政府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過度的產能過剩。當前,產能過剩呈現出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產能過剩行業基本上是原材料型、高能耗型行業。2012年,粗鋼、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產能利用率均低于75%,加之大量在建和擬建項目,這些行業產能過剩矛盾仍在加劇。二是絕對產能過剩與相對產能過剩并存。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已遠遠超過市場需求,出現了絕對產能過剩。但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等行業產能過剩主要是外需急劇萎縮所致,可隨著世界經濟回升和國內市場啟動得到緩解,屬于相對產能過剩。三是總量過剩與結構性過剩并存。鋼鐵、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主要是低端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不足。2012年我國進口鋼材1366萬噸,特別是用于大型及超大型變壓器、高檔汽車、高檔家電、風電、核電等高端裝備制造的鋼材還需要進口。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