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介紹,我國鑄造模具生產企業,大體可以分成以下幾類:第一類為鑄造模具專業廠(包括合資和獨資企業),這些企業設備先進,技術優良,是鑄造模具行業的主力;第二類是鑄造專業廠的模具車間;第三類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私營和民營模具廠,這類企業規模不大,數量眾多,各有分工,協同作戰,分布在江浙、廣東一帶,其中有些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第四類是兼做鑄造模具的其他一些模具廠。
從長期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中國模具近年來以平均18%的速度增長,鑄造模具更以高達25%增速的發展,高于中國GPD的平均增值一倍多,今后鑄造模具總體需求還會進一步增長。
鑄造模具企業要轉換機制,發展專業化生產,增強巿場意識,促進鑄造模具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大型企業內部設有模具分廠(車間),制造能力和技術力量較強,占了國內模具產值的相當比例,除少量標準件外購外,大部分工作量均由模具分廠去完成,致使專業化、標準化程度低。加之受企業管理體制的約束,模具制造周期長,不能適應巿場要求。進入wto后,中國鑄造模具業也在逐步融入世界貿易一體化中。通過徹底的改革將計劃經濟的影響消除,為此,模具的商品化程度也將大幅度提高,國企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將加快,私營和個體企業的發展,使模具工業的企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模具行業社會化大合作和專業化將加強,這是抵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沖擊的有效措施。傳統的企業內的模具車間將有一部分通過改制成為獨立核算的新經濟實體,而大部分將被逐步淘汰,更多模具企業將走上專業化的道路,在本身專長的產品上保持優勢,走專而精的道路,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模具的標準化也將進一步推行,模具的標準零件生產企業也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
模具是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結合的產業,中國有優秀的人才,模具鉗工技術水平高,勞動力成本低。進入wto后,中國的投資環境得到更大的改善,外商投資可以享受到國民待遇,不再會有外匯平衡、外銷配額的問題,所以中國的模具行業將會有更多的中外合資和外方獨資模具企業。同時,由于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生產點外移呈不可逆轉之勢,更加開放的中國內地自然成為首選,模具企業勢必跟進。
國外發達國家的模具廠大體分為獨立的模具廠和隸屬于一些大的集團公司的模具廠,一般規模都不大,但專業化程度高,技術水平高,生產效率極高。
國外模具企業一般不超過100人,多數在50人以下。在人員結構上,設計、質量控制、營銷人員超過30%,管理人員在5%以下。年人均產值超過100萬元人民幣,最高能達到200多萬元人民幣。國內模具企業中一些私營、合資企業人員結構和國外差不多,但一些國企的人員結構還不盡合理,在年人均產值上差距還很大,多數在10~20萬元人民幣,少數能達到40萬元人民幣。
國外模具企業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技術人員一專多能,一般能獨立完成從工藝到工裝的設計;操作人員具備多種操作技能;營銷人員對模具的了解和掌握很深。國內模具企業分工較細,缺乏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員。
國外模具企業CAD/CAM/CAE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鑄造模具使用也比較多。國內模具企業中一些骨干廠家在這方面和國外差距已經不大,有些已經達到國外水平,但一些中小型模具企業與國外的差距還是很大。模具材料方面,隨著國外技術的引進和中國自身研發能力的提高,差距在逐漸縮小。
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鑄造模具生產企業呈多元化,并向高水平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必然趨勢。
由于中國模具生產成本大大低于國外,隨著模具制造技術的完善和質量的提高,不僅可以減少模具的進口,而且有可能逐步開拓出口巿場,向國外出口更多的模具。中國加入wto后,模具進口在短期內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模具出口將會有很大發展。相對東南亞及中東等國家,中國模具在技術、質量及價格上占有優勢,出口前景看好。而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其模具的返銷及出口也將成為中國模具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羅百輝指出,我國已是世界鑄件大國,我國壓鑄行業在不斷革新中前進,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長三角”地區、山東、山西、遼寧、廣東等地為主的壓鑄產業集群。這些地區的壓鑄產業集聚有助于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使培訓、金融、開發、市場營銷、出口等方面形成互動,促進了壓鑄產業的發展,讓我們離實現鑄造強國的夢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