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風電產業從快速增長到保持適當規模增長的當下,如何看待兩項“辦法”發布的意義和目的?對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國家風電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易躍春。
完善產業管理體系,形成閉環管理
1986年中國首建風電場,拉開了風電產業發展的序幕,但直至2003年北京香山第一次全國風電工作會議召開,才真正改寫了我國風電產業的歷史,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近十年來,風電產業飛速發展,2015年的發展目標從最初設定的500萬千瓦調高1億千瓦即是折射鏡。
與其他新興產業發展無異,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是產業管理體系不斷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作為從業多年的行業專家,易躍春認為,過去十年,風電產業處于起步成長階段,因此,目前風電產業的前期管理體系建立得相對完善,這與產業發展的階段相一致。
“業主如何開展預可研、可研工作,政府主管部門如何進行風電項目核準管理,設備產品如何設計認證,這些管理工作都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易躍春說,“但風電場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管理,目前看來還有待加強。”
當前,風電場開發建設環節的管理主要依靠企業的自覺性,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參與管理的比較少,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在風電場開發建設過程中相關的核準要求和管理要求是否落實到位,確實存在管理上的欠缺。
“如果開發企業的負責人重視過程和質量管理,那么在開發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幾率比較小。但有一些企業非常關注核準環節而忽視建設過程,就可能帶來多種問題和隱患。”易躍春說,兩個“管理辦法”的發布,正是彌補了風電產業在后期管理上的缺位,建立一個有利于過程控制的相對嚴格的管理體系,從而進一步完善了風電產業的閉環管理,形成了風電產業從前期到后期的相對完善的產業管理體系。
不難看出,兩個“管理辦法”的適時發布,也是行業主管部門因產業調整——“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質量”而進行的管理完善。產業發展初期,業內更重視前期建設,即把項目先做起來;但隨著產業發展和一些矛盾的凸顯,完善管理體系勢在必行,且更加凸顯管理的作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