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漢代的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曾經的酷熱難耐、風沙肆虐,在如今文明和科技的“魔力”下,無限“風光”成了絲路重鎮發展新能源的優勢。
僅在哈密一地,就可窺見新能源發展的勃勃生機。記者近日隨新華社“新絲路˙新夢想”大型集成報道團采訪了解到,哈密被國家確定為7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全疆規劃的9大風電場中,哈密地區占有3個。同時,哈密是全國日照時數充裕的地區之一,哈密市東南部、星星峽等區域全年日照時數達3500小時。
據哈密地區發改委介紹,2013年,哈密地區風電和光電發電量約占地區發電量的30%。“十二五”期間,哈密地區總體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6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總規模將達到100萬千瓦,2020年規模將達到500萬千瓦。
不止是哈密,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處處涌動著新能源的澎湃動力。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境內沿線省區市相比,新疆資源優勢明顯。新疆的九大風區可開發利用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可裝機容量超過8000萬千瓦,約占全國四成;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居全國第二,大片戈壁、荒漠非常適合建設大規模光伏電站。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新疆風電并網裝機容量500.6萬千瓦,比2009年增加近7倍;從2011年12月6日新疆光伏發電產業實現“零”突破,到2013年底新疆光伏并網裝機容量已達277.1萬千瓦。
借力風、光資源,新能源企業的發展也迎來機遇。新疆一家專門從事風電設備制造的大型企業總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接到的風機訂單已經趕上了去年全年的總和。盡管目前風電、光電仍然面臨發電不穩定、儲能難、上網難等問題,但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企業向西開放、拓展市場面臨更大空間。
我國已成為全球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風電設備制造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在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國的光伏發電也快速發展。在能源供應長期偏緊,生態環境約束凸顯的背景下,新能源發展仍有巨大空間。根據規劃,到2015年,全國累計并網風電裝機將達到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2100萬千瓦。
在資源優勢和國家政策指導下,各方期待,健康有序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和發展,成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一抹亮色。(作者:陳煒偉 蔡國棟 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