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聚焦“補短板、鍛長板”實施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瞄準產業技術制高點,廣州將著力解決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搶占產業創新 廣州布局新型儲能、人工智能等“新賽道”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2月22日,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深度行”首場活動在廣州舉辦。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在發言中表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深度融合,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在廣州加快落地建設,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2022年,廣州全市工業占GDP比重持續回升至24.1%,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總量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超千億元;汽車產量突破310萬輛,穩居全國第一,智能網聯汽車創造全國“十項創新”。“廣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居第2位;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0位。推動廣東全省首家國家級和1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展,引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廣汽埃安上市全球首款純電續航超1000公里量產車,小鵬匯天自研的電動垂起飛行汽車國內首獲特許飛行證,國產大型超高清視頻轉播車開始投放市場,國內迄今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并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和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將科技創新的‘變量’轉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增量’,為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強大動力。”高裕躍說。
聚焦培育“四化平臺”賦能產業、服務企業。以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為路徑,廣州將推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一批“萬千百”億級產業鏈群。搶占產業創新“先手棋”,前瞻布局新型儲能、商業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通信等一批未來產業“新賽道”。
聚焦“補短板、鍛長板”實施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瞄準產業技術制高點,廣州將著力解決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卡脖子”問題。持續創新產品迭代應用,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暢通從科研成果到樣品、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化鏈條。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示范性應用支持力度,創造更多“世界首創”和“單項冠軍”產品成果。
聚焦供需對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廣州將持續開展“廣聚群鏈 灣區啟航”供需對接系列活動,推動“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支持國企開放場景與“鏈上企業”開展“供需對接”“集中采購”“場景互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近地化布局。
聚焦要素保障厚植科技產業發展沃土。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發揮千億產投母基金“以投促引”和百億創投母基金“以投促創”作用,廣州將推動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引進培育一批科技領域人才和創新團隊,持續推動產業空間載體優化提升,加快推動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落地。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2月22日,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深度行”首場活動在廣州舉辦。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在發言中表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深度融合,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在廣州加快落地建設,科技創新發展成效顯著,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2022年,廣州全市工業占GDP比重持續回升至24.1%,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總量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超千億元;汽車產量突破310萬輛,穩居全國第一,智能網聯汽車創造全國“十項創新”。“廣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居第2位;廣州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0位。推動廣東全省首家國家級和1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展,引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廣汽埃安上市全球首款純電續航超1000公里量產車,小鵬匯天自研的電動垂起飛行汽車國內首獲特許飛行證,國產大型超高清視頻轉播車開始投放市場,國內迄今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并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和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將科技創新的‘變量’轉變成推動經濟發展的‘增量’,為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強大動力。”高裕躍說。
聚焦培育“四化平臺”賦能產業、服務企業。以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為路徑,廣州將推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一批“萬千百”億級產業鏈群。搶占產業創新“先手棋”,前瞻布局新型儲能、商業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通信等一批未來產業“新賽道”。
聚焦“補短板、鍛長板”實施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瞄準產業技術制高點,廣州將著力解決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工業軟件等領域“卡脖子”問題。持續創新產品迭代應用,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暢通從科研成果到樣品、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化鏈條。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示范性應用支持力度,創造更多“世界首創”和“單項冠軍”產品成果。
聚焦供需對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廣州將持續開展“廣聚群鏈 灣區啟航”供需對接系列活動,推動“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支持國企開放場景與“鏈上企業”開展“供需對接”“集中采購”“場景互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近地化布局。
聚焦要素保障厚植科技產業發展沃土。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發揮千億產投母基金“以投促引”和百億創投母基金“以投促創”作用,廣州將推動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引進培育一批科技領域人才和創新團隊,持續推動產業空間載體優化提升,加快推動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