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是通過加大創新力度,同時通過對相互間創新活動的有序協調戰略,來形成其在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生產上的控制力的。對于我國等新興的工業國家來說,只有擺脫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核心技術上的控制,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持續健康成長。但要擺脫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們從企業創新活動的大環境即制度建設方面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
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形成技術競爭優勢,企業創新活動的大環境即健康的制度環境是其重要保證。正是通過這種制度環境的保證,大量的人才和資本進入了創新領域,也正是由于這種制度環境約束,進入創新領域的各種人財物資源能保持有序的良性競爭。我國目前每年畢業的高校學生就有六七百萬之眾,其中不乏大量創新人才,只是由于教育質量不高,還存在學生創新素質低下問題。我國目前經濟總量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研究開發經費投入規模也已經提高到了占GDP總量的2%以上,可以說搞創新也基本可以做到“不差錢”,但由于創新經費的分配和使用還存在大量圈錢腐敗、假創新、惡性競爭等現象,創新經費使用效率還十分低下。總之,我國雖已經初步解決了創新資源匱乏的問題,但在形成有序創新競爭的制度環境上與發達國家差距還相當大。
我省是在國內具有較高集聚創新人才和資金能力的省份之一,創新資源相對較為豐富。但由于我省也相當程度地存在創新資源分配的上述問題,同樣導致創新效率不高。在LED產業領域,我省也曾試圖通過成立技術性的企業聯盟打破惡性競爭問題,卻得不到外省LED企業的響應。所以,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我省層面,在形成創新的良性競爭的制度層面上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只有通過改革與制度建設,消除創新活動中的權錢勾結、假創新和創新中的相互拆臺現象,真創新和創新中的協同配合才能形成風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否則,創新資源再多,創新活動也難逃被窒息的命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也不會有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