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意味著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首次超過美國,在全球排名第五,依次是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和中國,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在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2021年新安裝了工業機器人26.8萬臺,約等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我國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是十年前的約13倍。
意味著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首次超過美國,在全球排名第五,依次是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和中國,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在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2021年新安裝了工業機器人26.8萬臺,約等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
國際機器人協會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已上升至每萬人141臺,是六年前的兩倍多,顯然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增長速度遠超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其他國家,韓國達到了每萬人擁有1000 臺工業機器人的歷史新高,是中國的三倍多,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主要是憑借全球公認的在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優勢。
新加坡位居第二,每萬人擁有670臺工業機器人,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其工業機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長高達24%,是除我國外增長最快的國家。
排名第三的為日本,每萬人399 臺工業機器人,與第一、第二存在顯著差距;德國排名第四為397 臺,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美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有274臺,但也意味著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疫情帶來的勞動力缺乏問題正愈演愈烈,目前在加快自動化轉型速度。
工業機器人的降本增效作用
工業機器人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生產風險,填補勞動力不足的缺口,提升行業的標準化程度,同時隨著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成熟,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能力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推動工業機器人不斷應用于千行百業無數場景。
企業引入工業機器人的原因是希望完成自動化轉型,以提升生產效率以及控制生產成本,近期艾媒咨詢就工業機器人在降本增效上的作用進行了調研:
在提升效率上,企業在應用了工業機器人后生產效率大部分都有所提升,而且能夠將效率提升50%以上的有31.7%。其中采礦和醫藥行業的效率提升幅度較大,其次是橡膠塑料和金屬制品行業,而家具制造和造紙印刷行業的效率提升大多在50%以下。
在降低成本上,應用工業機器人后,有80%左右的企業都能降低生產成本,會增加的只占7%,其余的基本沒有影響。其中約53%左右的企業成本下降幅度在50%以下,只有少部分企業成本的下降幅度能達到50%以上,采礦和家具制造業的成本下降幅度較大,其次是醫藥和食品制造行業下降幅度也比較明顯。
未來三年中國需求工業機器人100萬臺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1億元,同比增長27.3%,增長速度依舊迅猛。
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持續加劇,制造業勞動力減少以及用工成本增長的問題愈發顯著,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為1.47億,比2012年減少2200萬人,同一時期,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增長32%,達到3.65億人。
因此機器換人就成了許多企業的選擇,有專家表示,目前中國不能再依賴持續擴大的勞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自動化是提高現有工人生產力的最可靠方式。
此外,中國產業結構在加快轉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占比不斷提高,也在要求著機器人自動化的加快應用,高端制造在精度、穩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機器人所擅長的。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翻倍,意味著屆時機器人密度要達到500臺/萬人左右,目前我國在運行的工業機器人在一百萬出頭,從密度和應用拓展等方面考量,預計未來三年市場新增需求也將是100萬臺左右,依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意味著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首次超過美國,在全球排名第五,依次是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和中國,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在大規模應用工業機器人,2021年新安裝了工業機器人26.8萬臺,約等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
國際機器人協會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已上升至每萬人141臺,是六年前的兩倍多,顯然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增長速度遠超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其他國家,韓國達到了每萬人擁有1000 臺工業機器人的歷史新高,是中國的三倍多,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主要是憑借全球公認的在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優勢。
新加坡位居第二,每萬人擁有670臺工業機器人,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其工業機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長高達24%,是除我國外增長最快的國家。
排名第三的為日本,每萬人399 臺工業機器人,與第一、第二存在顯著差距;德國排名第四為397 臺,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美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有274臺,但也意味著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疫情帶來的勞動力缺乏問題正愈演愈烈,目前在加快自動化轉型速度。
工業機器人的降本增效作用
工業機器人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生產風險,填補勞動力不足的缺口,提升行業的標準化程度,同時隨著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成熟,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能力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推動工業機器人不斷應用于千行百業無數場景。
企業引入工業機器人的原因是希望完成自動化轉型,以提升生產效率以及控制生產成本,近期艾媒咨詢就工業機器人在降本增效上的作用進行了調研:
在提升效率上,企業在應用了工業機器人后生產效率大部分都有所提升,而且能夠將效率提升50%以上的有31.7%。其中采礦和醫藥行業的效率提升幅度較大,其次是橡膠塑料和金屬制品行業,而家具制造和造紙印刷行業的效率提升大多在50%以下。
在降低成本上,應用工業機器人后,有80%左右的企業都能降低生產成本,會增加的只占7%,其余的基本沒有影響。其中約53%左右的企業成本下降幅度在50%以下,只有少部分企業成本的下降幅度能達到50%以上,采礦和家具制造業的成本下降幅度較大,其次是醫藥和食品制造行業下降幅度也比較明顯。
未來三年中國需求工業機器人100萬臺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1億元,同比增長27.3%,增長速度依舊迅猛。
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持續加劇,制造業勞動力減少以及用工成本增長的問題愈發顯著,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為1.47億,比2012年減少2200萬人,同一時期,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增長32%,達到3.65億人。
因此機器換人就成了許多企業的選擇,有專家表示,目前中國不能再依賴持續擴大的勞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自動化是提高現有工人生產力的最可靠方式。
此外,中國產業結構在加快轉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占比不斷提高,也在要求著機器人自動化的加快應用,高端制造在精度、穩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機器人所擅長的。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翻倍,意味著屆時機器人密度要達到500臺/萬人左右,目前我國在運行的工業機器人在一百萬出頭,從密度和應用拓展等方面考量,預計未來三年市場新增需求也將是100萬臺左右,依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