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英特爾應該也未想到,一直跟在自身后面的小弟 AMD,市值竟一舉超過自己。
英特爾應該也未想到,一直跟在自身后面的小弟 AMD,市值竟一舉超過自己。
雖然酷睿 12 代猛擠了一罐牙膏,但并不能掩蓋英特爾財報難看的事實。
就在最近,英爾特先是“迎來”8.5% 的大跌。而截至到 7 月 29 日,英特爾市值為 1485 億美元,AMD 市值為 1531 億美元。
這意味著,AMD 這個當初英特爾一只手就能“捏死的蟲子”,現在已經成為高過一頭的龐然大物。
此時此刻,果子只想說一句:AMD YES。
不過仔細回想 AMD 的發展史,其實也不容易,當初慘到要賣大樓回血。
誒,沒想到吧?除了索尼,AMD也干過這事。
而且有趣的是這兩家大企業賣完以后就像觸底反彈一樣越混越好。
“頂級企業賣大樓”的梗也由此而來。
看著對手 AMD 春風得意,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只好無奈的承認:股價下跌是咎由自取。
那么英特爾為什么會走到如今的地步,英特爾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接下來果子就和大家盤點英特爾這些年這些事。
萬年擠牙膏
擠牙膏這事肯定不遭人喜歡,但得承認的是,擠牙膏可以反映出一些事情的本質。
首先擠牙膏的大前提是你得足夠強,對手對你造成不了威脅,只有這樣,你才能敢肆無忌憚的擠牙膏。
怎么擠?一次擠多少?英特爾完全就是這門“學問”的專家....
沒辦法,英特爾之所以這么囂張,是因為它的底氣實在是太足了。
追溯歷史,AMD 的創始人杰瑞・桑德斯和英特爾的創始人戈登・摩爾都出自仙童半導體。
但杰瑞・桑德斯任職的是銷售部主任,而戈登・摩爾被仙童半導體創始人的肖克利視為得意門生,曾親自傳授過許多經驗與技術。
不過,后來由于理念不同,戈登・摩爾和其余七位同樣才華橫溢的同事集體離職出去創業,肖克利大罵他們叛徒,也因此有人稱這八個人為“叛逆八人幫”。
英特爾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創立而來的。
而杰瑞・桑德斯這邊,也感覺仙童半導體沒前途了,帶著七名員工自立創辦了AMD。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的 70 余家硅谷公司,有一半以上與仙童半導體由直接關系,第一屆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參會的 400 人中只有 24 個未在仙童半導體工作過。
仙童半導體就像一鯨落,萬物生。為硅谷培養了大量科技行業的人才,成就了硅谷的繁華景象。
不過,雖然同為仙童半導體出身,但 AMD 與英特爾的發展完全不能與之比擬。
英特爾不僅和微軟組建的“Wintel”聯盟,從 1980 年代就主導、推動了全球 PC 市場。
到了 1992 年的時候,更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供應商。
彼時 AMD 只能夾縫中求生存,生產成本低芯片、以性價比為主導求生。
而到了 2014 年,AMD 還差點破產。
AMD 奮起直追
但隨后事我們也知道了,英特爾擺爛擠牙膏,AMD 奮起直追,在今年 2 月市值首次超過英特爾,而現在英特爾已經只能吸車尾排氣。
營收方面,英特爾下調全年業績預期,預計 2022 年全年營收 650-680 億美元,但要知道 2018 年的英特爾已經超過 700 億美元。AMD 這邊雖然全年營收不如英特爾,但年年都在進步,4 年間營收增長了 3 倍。
占有率方面,Q1 AMD 的 x86 市場占有率為 27.7%,再破空前高。與去年同期相比,AMD 市場占有率揚升 7% 之多。雖然整體比不過英特爾,但這塊大蛋糕 AMD 拿的越來越多也是事實。
總的來說,英特爾最近很不好過,一邊是營收不增反減,一遍是股票一跌在跌。
英特爾另謀出路?
除了 CPU 方面,眾所周知英特爾最近也在搗鼓自己的 GPU。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Precedence Research 公布的預測數據,GPU 整體市場規模在 2027 年有望達到 1987.7 億美元。
因為除了常見的游戲外,GPU 還會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中大放光彩,英特爾怎么能對其不心動?
但回溯歷史,其實英特爾早就算不上新手, 90 年代就發布過一款叫做 i740 的獨顯。雖然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聲響,但到了 2017 又從 AMD 挖來了當時顯卡業務的負責人 Raja,2020 年又公布了專為打造獨立顯卡而生的 Xe 架構。
但英特爾搗鼓的這玩意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
不僅留下了“拔掉獨顯以提升性能”的梗。
并且Intel 最近自己也承認,在顯卡驅動上犯了致命錯誤。
以為把多年的核顯驅動的經驗往獨顯上套就行,結果表現非常糟糕,導致現在需要推倒代碼重做。
在顯卡這塊,Intel 的路注定漫長且艱難。
在英特爾押寶的項目中,似乎目前只有制程工藝和專屬晶圓廠是一個有著不錯未來的優勢。
就芯片行業而言,市場上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公司。一種只做芯片設計(Fabless),比如英偉達、高通和 2008 年賣掉 Global Foundries 晶圓廠的 AMD;另一種只做芯片制造(Foundry),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這樣的代工廠;還有一種兩者都做(IDM),比如三星和英特爾。
本來按理說英特爾兩個都做優勢很大。結果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在 14nm 制程上卡了很久,整出了 14nm+,14nm++。雖然后續這兩玩意確實比一般的14nm更厲害,但英特爾也確實被 14nm 制程困了 7 年之久。
而 AMD 這邊,從落后的 32nm 制程進入了 7nm 制程,下一代 Ryzen 7000 系還要用上臺積電的5nm。
額外插一句,蘋果拋棄英特爾,除了 X86 本身是復雜指令集以外,英特爾工藝制程落后也得背一份鍋。
至于基帶方面,英特爾基帶團隊被蘋果收購后,英特爾再想再基帶上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手機端 CPU 方面,其實早在 2005 年,蘋果就向英特爾提出了開發手機 CPU 的請求,但時任 CEO Paul Otellini 認為利潤空間不大且有風險,所以拒絕了蘋果。
綜上所述,英特爾真的是輸給了 ADM、臺積電這些對手嗎?在果子看來未必如此。
英特爾雖然是最早一批稱為霸主的公司,但在后續的多次風口中,似乎并沒有選擇好正確的方向,越來越多的人也不再看好英特爾,底蘊再大,也經不起連番的失敗。
從當之無愧的霸主,到被曾經俯視的對手追上甚至超越,英特爾的內心深處,肯定也是百般滋味吧。
雖然酷睿 12 代猛擠了一罐牙膏,但并不能掩蓋英特爾財報難看的事實。
就在最近,英爾特先是“迎來”8.5% 的大跌。而截至到 7 月 29 日,英特爾市值為 1485 億美元,AMD 市值為 1531 億美元。
這意味著,AMD 這個當初英特爾一只手就能“捏死的蟲子”,現在已經成為高過一頭的龐然大物。
此時此刻,果子只想說一句:AMD YES。
不過仔細回想 AMD 的發展史,其實也不容易,當初慘到要賣大樓回血。
誒,沒想到吧?除了索尼,AMD也干過這事。
而且有趣的是這兩家大企業賣完以后就像觸底反彈一樣越混越好。
“頂級企業賣大樓”的梗也由此而來。
看著對手 AMD 春風得意,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只好無奈的承認:股價下跌是咎由自取。
那么英特爾為什么會走到如今的地步,英特爾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接下來果子就和大家盤點英特爾這些年這些事。
萬年擠牙膏
擠牙膏這事肯定不遭人喜歡,但得承認的是,擠牙膏可以反映出一些事情的本質。
首先擠牙膏的大前提是你得足夠強,對手對你造成不了威脅,只有這樣,你才能敢肆無忌憚的擠牙膏。
怎么擠?一次擠多少?英特爾完全就是這門“學問”的專家....
沒辦法,英特爾之所以這么囂張,是因為它的底氣實在是太足了。
追溯歷史,AMD 的創始人杰瑞・桑德斯和英特爾的創始人戈登・摩爾都出自仙童半導體。
但杰瑞・桑德斯任職的是銷售部主任,而戈登・摩爾被仙童半導體創始人的肖克利視為得意門生,曾親自傳授過許多經驗與技術。
不過,后來由于理念不同,戈登・摩爾和其余七位同樣才華橫溢的同事集體離職出去創業,肖克利大罵他們叛徒,也因此有人稱這八個人為“叛逆八人幫”。
英特爾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創立而來的。
而杰瑞・桑德斯這邊,也感覺仙童半導體沒前途了,帶著七名員工自立創辦了AMD。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的 70 余家硅谷公司,有一半以上與仙童半導體由直接關系,第一屆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參會的 400 人中只有 24 個未在仙童半導體工作過。
仙童半導體就像一鯨落,萬物生。為硅谷培養了大量科技行業的人才,成就了硅谷的繁華景象。
不過,雖然同為仙童半導體出身,但 AMD 與英特爾的發展完全不能與之比擬。
英特爾不僅和微軟組建的“Wintel”聯盟,從 1980 年代就主導、推動了全球 PC 市場。
到了 1992 年的時候,更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供應商。
彼時 AMD 只能夾縫中求生存,生產成本低芯片、以性價比為主導求生。
而到了 2014 年,AMD 還差點破產。
AMD 奮起直追
但隨后事我們也知道了,英特爾擺爛擠牙膏,AMD 奮起直追,在今年 2 月市值首次超過英特爾,而現在英特爾已經只能吸車尾排氣。
營收方面,英特爾下調全年業績預期,預計 2022 年全年營收 650-680 億美元,但要知道 2018 年的英特爾已經超過 700 億美元。AMD 這邊雖然全年營收不如英特爾,但年年都在進步,4 年間營收增長了 3 倍。
占有率方面,Q1 AMD 的 x86 市場占有率為 27.7%,再破空前高。與去年同期相比,AMD 市場占有率揚升 7% 之多。雖然整體比不過英特爾,但這塊大蛋糕 AMD 拿的越來越多也是事實。
總的來說,英特爾最近很不好過,一邊是營收不增反減,一遍是股票一跌在跌。
英特爾另謀出路?
除了 CPU 方面,眾所周知英特爾最近也在搗鼓自己的 GPU。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Precedence Research 公布的預測數據,GPU 整體市場規模在 2027 年有望達到 1987.7 億美元。
因為除了常見的游戲外,GPU 還會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中大放光彩,英特爾怎么能對其不心動?
但回溯歷史,其實英特爾早就算不上新手, 90 年代就發布過一款叫做 i740 的獨顯。雖然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聲響,但到了 2017 又從 AMD 挖來了當時顯卡業務的負責人 Raja,2020 年又公布了專為打造獨立顯卡而生的 Xe 架構。
但英特爾搗鼓的這玩意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
不僅留下了“拔掉獨顯以提升性能”的梗。
并且Intel 最近自己也承認,在顯卡驅動上犯了致命錯誤。
以為把多年的核顯驅動的經驗往獨顯上套就行,結果表現非常糟糕,導致現在需要推倒代碼重做。
在顯卡這塊,Intel 的路注定漫長且艱難。
在英特爾押寶的項目中,似乎目前只有制程工藝和專屬晶圓廠是一個有著不錯未來的優勢。
就芯片行業而言,市場上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公司。一種只做芯片設計(Fabless),比如英偉達、高通和 2008 年賣掉 Global Foundries 晶圓廠的 AMD;另一種只做芯片制造(Foundry),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這樣的代工廠;還有一種兩者都做(IDM),比如三星和英特爾。
本來按理說英特爾兩個都做優勢很大。結果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在 14nm 制程上卡了很久,整出了 14nm+,14nm++。雖然后續這兩玩意確實比一般的14nm更厲害,但英特爾也確實被 14nm 制程困了 7 年之久。
而 AMD 這邊,從落后的 32nm 制程進入了 7nm 制程,下一代 Ryzen 7000 系還要用上臺積電的5nm。
額外插一句,蘋果拋棄英特爾,除了 X86 本身是復雜指令集以外,英特爾工藝制程落后也得背一份鍋。
至于基帶方面,英特爾基帶團隊被蘋果收購后,英特爾再想再基帶上有所作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手機端 CPU 方面,其實早在 2005 年,蘋果就向英特爾提出了開發手機 CPU 的請求,但時任 CEO Paul Otellini 認為利潤空間不大且有風險,所以拒絕了蘋果。
綜上所述,英特爾真的是輸給了 ADM、臺積電這些對手嗎?在果子看來未必如此。
英特爾雖然是最早一批稱為霸主的公司,但在后續的多次風口中,似乎并沒有選擇好正確的方向,越來越多的人也不再看好英特爾,底蘊再大,也經不起連番的失敗。
從當之無愧的霸主,到被曾經俯視的對手追上甚至超越,英特爾的內心深處,肯定也是百般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