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網綜合報道:“戰略是血管,資本是血液。”用這話形容喜好低成本策略的比亞迪,非常合適。”——營業收入達528.91億元,同比增長12.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579.32%。,投入則會高達數十億元。可以說,要用450萬元人民幣要進入電池行業,在當時看來相當微不足道。
但僅兩年后,比亞迪就成為年銷售額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業務經營范圍也涉及到了鎳鎘、鎳氫、鋰電池等行業。
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做大20倍,王傳福圍繞資本的兩個動作不可或缺。
首先是如何穩定資本。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恰恰是資金,要說服其它人來投資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比亞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傳福對于鋰電池事業的執著,打動了對自己事業非常至關重要的兩個人物。
其中一個是呂向陽。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呂向陽之所以投資表弟王傳福很大的成分中有今天“天使”投資的味道。對于已經在證券行業頗有成就的他來說,幫助王傳福實現夢想是他的主要考慮。另外一個貴人叫夏佐全。因為王傳福,曾經從事證券投資的夏佐全對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并投入大筆資金。而相比尋找貸款或者其他方式,兩個合伙人保證了比亞迪的資金在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性。
后來的發展也證明,王傳福并沒有讓他們失望,甚至讓他們驚喜。比亞迪在希望進口日本設備遭到拒絕之后,反而打開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創新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低成本。王傳福的做法其實很反現代,他把機械化的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用人工完成的程序,這既解決了無法購置生產設備的難題,同時還能夠大幅降低成本,有人曾經進行測算,如果自己生產,類似的產品會比臺灣企業開發節約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成本,而比日企開發節約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