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30日電題:蔬菜輸出大省山東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志龍
作為我國蔬菜和水果輸出大省的山東,劇毒高毒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如何?對監管難度大的小農戶監管如何有效?如何從地頭到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記者走訪山東多地,進行了調查。
牽好“牛鼻子” 從管好禁用農藥開始
走進商河縣玉皇廟鎮商業街上的農家樂農資中心,店門上的“商河農業”“第002號”的農資經營統一標志和店內經營主體備案證書十分醒目。
“在商河經營農藥農資店,備案證書和農藥經營人員合格證書必不可少。”商河縣農業局副局長劉學友表示,農藥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最為直接,是影響農產品安全的“牛鼻子”,必須牽好。
“誰砸壽光蔬菜的牌子,市委、市政府就砸誰的飯碗。”在安全體系構建上,蔬菜之鄉壽光市曾放出狠話。“在壽光正規市場上,菜農是很難買到禁用農藥的。”壽光農業局局長楊維田說,壽光對農藥銷售建立了定點經營和購銷登記制度,最大限度杜絕禁用農藥。
在蘭陵,為了讓農藥管理更加有序規范,當地對農藥的管理還用上了二維碼。走進經營戶許廣勝經營的農資店,記者拿起一小袋農藥掃一掃,生產廠家、有效成分、適用范圍等信息立刻顯現在手機上,這款名叫“羥烯嗎啉胍”的農藥使用范圍是番茄和煙草。
“在每款農藥的最小包裝上,都貼有‘身份證’一樣的二維碼,不僅能了解產品信息,更能辨別產品廠家是否執行告知義務,是不是合格。”蘭陵縣農安辦主任張貴彬說,由于采取了技術手段,二維碼很難被仿冒。
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方面,山東不僅在全國第一家以省長令形式出臺監管規定,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有力武器,農業部門還研究制定了農藥管理的規范性文件,依法管藥逐步取得實效。
農管員7.9萬個村全覆蓋 打通監管最后一公里
“樣品品種:黃瓜;樣品來源,尹紀華、楊德亮、尹升……”6月24日,在沂南縣辛集鎮農安辦速測室,檢測員孟慶慶正對山子村監管員王善國送來的8個黃瓜樣品進行檢測。
“我自己也種菜,也幫著南方老板收菜,這次是8戶村民的黃瓜樣本,我每個月至少送一次。”王善國說,自己去年通過考試進入監管員隊伍,考試內容有安全法規、農藥常識、禁用名單等,主要負責村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政策法規宣傳和信息上報。
山東省農業廳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山東79100個涉農行政村已經全部配備農產品監管員,1591個涉農鄉鎮街道建立了監管機構。自此,山東省、市、縣、鄉、村的五級監管隊伍基本建立。
壽光市農產品物流園每天的交易從凌晨2時開始,檢測也從2時開始。“這里每天的取樣檢測達到300批次,每年抽檢10萬批次。”檢測中心經理隋玉美表示。
在蘭陵縣、商河縣等地,各鄉鎮全部成立農安中心,建設了檢測室,配備了農殘速測儀等農殘檢測設備和相關配套設施。商河縣還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層層簽訂責任狀,并納入績效考核,確保農產品安全監管責任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