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互聯網+”的概念提出時間并不長,但實踐中早已經開始探索。無論是李克強到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了解的終端設計網絡化,還是到北京中關村、浙江義烏看到創業創新的火熱景象,那都是“互聯網+”萬花叢中的一片紅。
囿于傳統的封閉思維,當前社會中不少問題積重難返,甚至根本無解,但是轉換成互聯網思維,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比如曾經困擾大眾的打車難,有滴滴、快的這樣的網絡應用崛起,雖然新業態還有些爭議,但是緩解老百姓出行難確是立竿見影的。
再比如眾籌行業的發展,這種新思維拓展到許多前所未有的領域,不僅僅是一個成熟項目需要融資籌錢,一些好主意、好點子在八字還沒一撇時,就能迅速找到資金和伙伴。這對于創業創新而言,無疑是資源豐富的海洋。
馬云去年曾經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前,這話或許只會對萬里挑一的人有觸動,因為當時太多條件都不具備。傳統的那些行業,鋼鐵、水泥、房地產等等,都不是一文不名的年輕人所能輕易涉足的,但現在有了“互聯網+”,年輕人只要有臺聯網的電腦加上一個不錯的創意,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收獲蜂擁而來的投資和回報。
“互聯網+”點燃了年輕人的夢想,更讓一些“傻大黑粗”的傳統行業看到了轉型的希望。比如當前大量產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生產,很難滿足日益迫切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傳統行業也沒有掌握個性化需求的信息,但是“互聯網+”提供了這樣的契機,比如有些網店拿到訂單后,就到工廠進行個性化定制,用互聯網直接推動了制造業升級。
這些新業態、新模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當這種需求遠不能滿足時,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龐大的成長空間。“互聯網+”或許會顛覆一些行業,但是它創造出的藍海將帶動更多行業,花樣百出的產品、層出不窮的服務都將得益于此。
當然,“互聯網+”并不是講述一個守株待兔的故事,尤其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它需要主動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公共服務,降低社會溝通和市場交易的成本。同時,政府也要完善市場監管、保障信息安全,尤其是保護公平競爭,讓“互聯網+”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強大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