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勞動生產效率正在成為中國制造業新的競爭優勢,這一趨勢使得中國制造業生產基地逐漸從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省份轉移。
12月16日,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優勢依舊——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分析》顯示,未來6年中國全國的年收入平均增速將維持在12%左右,這意味著,價格競爭力優勢將不足以長期維持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優勢。
上述報告發布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制造業企業正在尋找勞動生產效率較高的省份作為新的生產基地,安徽、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生產新興地。
未來6年全國的年收入平均增速將超過GDP增速,維持在12%左右。報告發布方稱,這主要是由于勞動力供給數量的減少、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職工工資協商能力的提升所致。
上述趨勢將導致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在2019年分別達到越南勞動力成本的177%及印度的218%。這意味著單憑勞動成本競爭力已不足以維持中國在全球的生產力優勢。
基于此,經濟學人智庫專家表示,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將更多依賴勞動生產效率和更加有效的供應鏈基礎設施能力。
“自2007年以來,實際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趨勢在放緩,而實際制造業收入則保持增長勢頭。在2008~2012五年間,有四年的收入增速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速。這一現象表明,中國需要迅速提升在價值鏈中的地位!苯洕鷮W人智庫中國區經濟學家Tom Rafferty說。
上述報告同時顯示,隨著制造業勞動成本差距的不斷縮小,中國將會出現制造業生產新興地。報告稱,2013~2020年,安徽和河南的工人收入增長幅度將保持平穩。由于該區域農村勞動力愈發龐大,更多工人選擇就近工作,勞動力供應趨于穩定,這將極大地吸引勞動密集型制造商聚集。
同時,在大宗商品驅動經濟增長的省份中,如內蒙古和河北,疲軟的當地需求也將使勞動力收入增速放緩。江西、河南和山東省則因其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及完善的基礎設施,成為制造業生產企業的選擇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