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大電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國海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發電設備行業幾年后到來的拐點,業內人士大可不必憂心忡忡。
近年來,受益于電力市場的強勁需求,發電設備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今年一季度發電設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生產發電設備3912.18萬千瓦,同比增長20.58%,其中水輪發電機組746.7萬千瓦,同比增長63.28%;汽輪發電機組298..16萬千瓦,同比增長19.04%。
盡管市場形勢一片大好,部分企業合同訂單排到了2010年,但企業效益并不如預想的那么好。“首先,這么多的訂單不接不行,一旦不接,業主就有了直接進口的理由,所以企業只能承接。但承接后做不過來還得分包到國外。”王國海分析,“以前是業主從國外直接采購整機,現在則是我們采購部件,只是承包方不同罷了。”
其次,旺盛的市場需求導致整個上游供應鏈漲價,給發電機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企業不希望這樣,”王國海有些無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市場需求終究不會保持長久。“首先,整個電力行業的需求會逐漸趨于平衡。其次,有限的煤炭資源將制約2010年以后火電的發展。”
“現在企業是超負荷、超強度運行。”王國海告訴記者,幾大主機廠年產量高達3000萬千瓦,“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會產生很多問題”。正常來說,其產能應控制在1200萬千瓦左右。“如果2012年以后沒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按照現在的算法,估計一個企業也就1000萬千瓦的訂單,這是其正常負荷的70%~80%。”王國海笑道,“那時自然會有辦法。”
隨著國內電廠越建越多,“電廠改造將成為一個很大的市場。”一些建于三四十年前的電廠面臨改造增容。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的應用,電廠的設備更新也將提上日程。“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市場,但因為現在忙于生產,還沒有投入很大精力來做,”王國海表示,“到時,大家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最簡單、最方便地使現有機組提高效率增加容量上來。”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火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五六億千瓦,一個電廠只改造500萬千瓦,也得二三十年。而且,這一批改造完,隨著技術發展,又會有新的設備需要改造。”
與此同時,水力發電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水電在整個電力結構中的比例始終不大,主要還是用于防洪,灌溉、交通等,其發電功能更像是一種副產品。”王國海認為,隨著煤資源的緊缺,火電比例的下調,“我們比較看好未來20年水電的發展。現在水利資源的利用率很低,20年后其總裝機容量將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