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語錄
“大不一定強,但不大一定不強。
因為改變不了過去,你只能去創造未來。
要提升核心競爭力,離不開資本市場支持。
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國際化是必由之路。
我是一個永遠不知道疲倦的追趕者,從追趕者到全球領先,一定要有創新能力。
東方企業和西方企業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基本的維系會有問題。
做工業就要扎扎實實,抬頭看天,低頭趕路,工業做好了,社會的底子才能扎實。”
我們雖然是游戲的參與者,但我們必須制定游戲規則。在我們的游戲規則之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人們開始把上下游的各方視為團隊而非獨立個體,他們開始互相達成理解。
“李東生是一個過過冬天的人”。所以,當這一次的金融風暴猝不及防地來到人們面前,他卻反而不那么悲觀。2009年,李東生給TCL國際業務設定了穩健的目標:“確保不下滑,爭取有增長”。
從危境中尋找機遇
在行業洗牌中提高座次
因為幾乎一半的業務收入都來自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最近,“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成了李東生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他對此很坦誠,“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走出去的國際化企業,TCL業務收入中海外業務占的比例比較高。2007年,44%的銷售收入來自國外市場,2008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比例應該也差不多。”這意味著TCL和很多全球企業一樣,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然而,也許是因為已經歷過國際化征程中最灰暗的日子,李東生對于前途的預計卻比同行明朗得多。“企業要做的,是通過自身競爭力的改善,危中尋機。”
李東生眼中的機會蘊藏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在金融危機下,企業淘汰變得更加殘酷和快速,即使是國際巨頭,也同樣面對生死的挑戰。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卻可能成為追趕的機會。“在電子信息產業里,國外企業受的沖擊可能比中國企業還要大。”此前,包括索尼、松下在內的7家日本電器巨頭預虧223億美元的消息讓李東生印象深刻。“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因為日本電子企業平均一年的盈利水平大概也就是10億到30億美元之間,相當于他們兩三年的正常利潤。2008年度,中國電子企業應該虧損的是少數,因為我們業務最大的一塊是在中國國內,中國經濟受影響相對較小。”
李東生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一定會帶來產業行業的重新洗牌,而中國企業有機會在這次洗牌中提高在全球的產業競爭地位。“這個過程肯定會很艱難,危中尋機,付出的代價要比平時還大,但這確實是一個機遇。”
“決不放棄海外市場”
低成本、高效率的國際化生存優勢
事實上,從去年年初開始,TCL就做起了“過冬”準備。此間,李東生甩掉電腦和低壓電器業務,他認為這可以讓TCL的資產債務結構更為合理,增加手上的流動資金。“這個時候誰手上有資金,不僅能夠熬過冬天,還能夠有所發展。”不過,對于市場“謹慎樂觀”的判斷,讓他拒絕在戰略資源的投放上從海外市場向國內市場傾斜。“海外市場絕對不能放棄。”李東生表示,去年TCL在美國彩電的銷售,整個年度比上一年是增長的。今年1月份,在美國的彩電銷售和去年同期比仍有增長。雖然整個市場萎縮,但是TCL實際銷售數字受到的影響不大。
同樣被堅持的,還有其國際市場的產品策略。“在金融危機下,高端產品往往受影響最嚴重,TCL多媒體主要生產低價產品,因此預計國內外子公司2009年的利潤均會實現較大增長。”李東生相信,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應該繼續發揮定位好,性價比和效率速度成本的優勢,就可以憑借自身的性價比優勢,在市場上放手一搏。
這也是他從日本電器巨頭的困境中獲得的啟示。“消費電子產品已經不再是奢侈品,應該回歸簡單結構、操作簡便、性能好,品牌的附加值是有限的,附加值太高同樣也難以吸引客戶。日本七大電器企業去年沒有一家彩電賺錢,先鋒還宣布放棄平板。”
李東生認為,它們的企業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競爭,同時,日本企業的管理、營運成本太高,與金融危機下要求的企業低成本生存背道而馳。
鞏固國內市場是根本
推動三四級市場銷售增長
金融風暴還被李東生視為重新建立在中國市場競爭優勢的機會。“畢竟,鞏固好國內市場是根本。”李東生承認,與很多中國同行一樣,TCL受惠于以拉動消費為重要目的的“家電下鄉”運動。“家電在三四級市場的銷售,將會因此有一個明顯的增長。從1月份我們估計來看,彩電1月份家電下鄉銷售接近60萬臺,占家電銷售的很大部分。”其中,液晶產品的增長達到3位數。為此,TCL不斷增大對于家電下鄉產品以及售后體系的投入。目前,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