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機組制造業曾經是何等輝煌,但目前卻面臨困境,大多企業面臨虧損。市場上不規范、不公平、過度的低價競爭和盲目的產能擴張由很多原因造成,但設備商自身也應加強自律,否則不利于風電的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請簡單介紹一下中國風電設備發展的背景。
楊校生:2003年以前,中國風電的發展速度并不快,總裝機容量大約70萬千瓦,這是在沒有政策、資金、技術、人才、設備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大多數風機從國外直接購進。
2004年開始,我國的風電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此時的背景是,環保壓力增大、資源消耗嚴重,中國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風電技術進步飛速,風機設備由定槳距變為變槳距、變速,效率得以提高,并且可并網長期運行。此時的風電定位已由“補充”轉變為“替代”部分石油、煤炭。國家主管部門著手起草《可再生能源法》,當時風電的發展沒有電網制約,連續幾年翻番增長。
中國的風電設備有了市場,制造廠商開始增多,但基本上走的是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本地生產的路子,國產化使得風電設備造價大幅下降,從而推動市場進一步擴大,形成了良性循環。
記者: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特點和技術成果如何?
楊校生:中國風電技術不僅充分利用了世界科技研發的先進成果,從一開始即站在了外國人的肩膀上,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進,使之更加適合中國的風資源特點,如抗風沙、低溫、凝凍、低風速等,最終形成了中國風電市場的主流市場產品。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6兆瓦風機已經安裝起來,推動我國風電開發站到了世界前沿。這個路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中國風電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品牌的風機占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在中國的原野上迎風轉動的風電機組,絕大部分是中國品牌的,這與汽車產業“技術換市場”的發展之路,滿大街跑的是外國品牌車形成強烈反差。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匯集了一大批風電技術人才,建成了許多風電技術試驗設施和國家級的研究試驗機構,為風電技術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記者:目前,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普遍面臨生存危機,這是如何造成的?
楊校生:市場上不規范、不公平、過度的低價競爭是主要原因。迫于市場競爭壓力,整機商紛紛進行低價競爭,每千瓦價格由2008年的6000多元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元,缺少合理的利潤空間,有的甚至是賠本賺吆喝,技術投入和發展沒有保證。開發商看著也著急,擔心買的設備的技術性能、設備質量和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
盲目的產能擴張是另一個重要原因。2011年我國風電機組制造產能達到3000萬千瓦,但當年裝機容量只有1600萬千瓦,近一半的產能是過剩的,而整機廠商也達到了80多家的歷史高點。2012年雖有緩解,但市場上仍然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
記者:在您看來,產能過剩又是如何產生的?
楊校生:近年雖然中小型風電制造企業的數量在下降,但大企業的產能卻有上升。據分析,這種盲目擴張的動因有兩個:第一是競爭的需要,大的產能可承擔大的訂單,形成規模效益并由此得到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這個原因遠不足以說明中國大企業擴張的盲目性;第二是獲取風電市場資源的需要。有些大企業受到風力資源豐富地區所采取帶有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的所謂“資源換產業的”地方政策的壓力和誘惑,不得不到處建廠,以獲取當地風能資源,再用資源去換訂單,由此造成的擴張是非理性的,具有相當的盲目性。這個原因似乎更能說明目前的問題。盲目擴張所造成的嚴重產能過剩,違背科學發展規律,也不符合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對社會資源和企業都是極大浪費,還會將企業拖入經營風險。地方保護主義利用“資源換產業”進行誘惑,造成了不公平競爭,扭曲了市場。例如,有地方政府規定,在其管轄范圍內建設風電場的開發商,優先或必須采用當地風電整機商的產品,這就造成了整機企業要想拿到訂單,就須在各地投資建廠,整機企業不可能自主合理地規劃生產布局。
記者:目前產能過剩的情況怎樣?應如何解決?
楊校生:目前,中國的風機產能呈退縮之勢,據說,整機制造商通過兼并、重組、推出,已由80多家降為20-30家,而真正批量化生產的只有10多家,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回想上世紀歐洲也有20-30家整機商,美國也曾達到過數十家,但他們當時的市場卻比中國小多了,通過市場競爭,現在降為幾家了。工信部曾希望只扶持前幾名的企業,但最終還是讓市場解決。解決產能過剩除了靠市場競爭外,還要打破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只要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即可解決。
記者:除了產能過剩,風電設備產業還存在哪些問題?
楊校生:關聯交易是目前風電行業較為普遍的現象,例如,國家電網、國電、大唐等既建設風電場,又通過控股公司或子公司制造風機,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位不及時,造成了開發商拖欠整機商貨款,整機商拖欠部件商貨款、部件商拖欠材料商貨款的“債務鏈”。在這個債務鏈中,某些企業可能因財務成本增加甚至于資金鏈斷掉而倒閉。據悉,幾家風電機組生產廠商都曾經有上百億的應收款。不過,這種債務鏈是線狀的且不封口,不像過去三角債那樣錯綜復雜。“冤有頭,債有主”,只要補貼資金及時到位,矛盾迎刃而解。
記者:地方保護、關聯交易、拖欠貨款屬于外部因素,設備商生存堪憂,有沒有自身的原因。
楊校生:有的個別廠商的法律意識淡薄,誠信度不高,提供的功率曲線和可利用率不準確,實際運行中效果明顯低于國外品牌,有的不重視技術,不尊重知識,還有個別廠商相互詆毀、拆臺等等,這些也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些問題引起了各有關方面的重視。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組織各會員單位研究,認為我國風能產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為促進我國風能設備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提出“行業自律倡議書”,列舉了十大自律原則,即遵紀守法、誠實信用、創新發展、效益合理、真誠合作、扶持產業鏈、平等友善、科學規劃、國際市場、社會責任,希望通過行業內所有企業的自覺行動,共同維護規范、公平、適度競爭的市場環境。相信此舉能為推動我國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