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光伏“雙反”來勢洶洶,業內光伏設備企業風聲鶴唳;曾經的光伏巨頭無錫尚德轟然破產,一些人驚呼光伏寒冬再次來臨。
當前的光伏行業,最熱門的事情莫過于這兩件。行業內的人在思考,行業外的人在關注。許多人驚呼:“我國光伏行業到底怎么了 ? ”
作為光伏行業的業界領袖之一,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就當前光伏產業發展形勢和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他直言,目前出現問題的只是光伏產業的一個環節——設備制造領域產能嚴重過剩、又面臨出口受阻,而我國光伏產業國內需求整體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歷史最好時期。
要認清歐盟光伏“雙反”的本源
記者:因為歐盟要對我國光伏產品實行懲罰性關稅問題進行投票表決,這幾天光伏“雙反”又成為行業內外廣泛關注的話題,對于這個問題,您是怎么看的?為什么歐盟會從前幾年熱烈歡迎中國的光伏產品,發展到今天這一地步?
薛黎明:認識問題,一定要看清楚它的本源。如果不抓住問題的本質,而執著于表面現象,就會迷失方向。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的本源是什么 ? 至少有兩點原因,第一,前些年歐盟整體經濟形勢不錯,出于節能減排等方面考慮,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對光伏設備的需求量非常大,這給了中國光伏設備企業廣闊的市場空間,直接帶動了國內一大批企業成長起來,但這幾年歐盟經濟形勢急速衰退,無力支撐一個龐大而“昂貴”的光伏產業發展,發展速度減慢,對光伏產品的需求增長大大減弱,這是歐盟光伏產業發展的大形勢;
第二,在前幾年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刺激下,從2008年開始,歐盟區域內也催生了一批本地光伏設備企業,并進行了產能擴張,在之前光伏產業大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這些企業的產能也許不能滿足歐盟區域內的需求,需要進口中國的產品來填補,但到了光伏產業發展緩慢期,本地企業就基本能夠滿足歐盟區域內的需求,到2012年,歐洲許多國家產能相對飽和,實現了產需平衡,這時自然就失去了進口中國設備的動力。
但中國的光伏產品相比歐盟企業生產的更便宜,本地又有這么多的產能,怎么辦 ? 從保護本區域光伏設備企業出發,歐盟自然就會想到要實施貿易保護,限制中國光伏設備的進入。這就是歐盟光伏“雙反”的本質所在,也清楚地問答了為什么歐盟會從前幾年熱烈歡迎中國的光伏產品,發展到今天拒絕中國光伏產品的局面。
國內光伏市場完全打開
記者:與歐盟光伏“雙反”有一定關聯度的是尚德的破產,許多人因此唱衰中國的光伏產業,認為出現大問題了,對此您怎么看?
薛黎明:施正榮博士把尚德帶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自己也一度成為中國首富,應該說,他為中國的光伏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尚德之所以走到了今天,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因此唱衰中國的光伏產業,顯然是有失偏頗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到,受“雙反”影響的這些企業,包括英利、天合光能,以及破產的尚德,只是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環節,即設備制造環節,不代表整個中國光伏產業。那么整個中國光伏產業是什么樣的 ? 應該說,是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在包括金太陽工程以及國家其他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從2011年開始,光伏裝機規模每年幾乎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長,僅2012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就達到約400萬千瓦,占世界光伏總裝機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今年的發展速度依然非常喜人,可以說,國內的光伏市場完全打開了,我國的光伏產業國內需求正處于歷史最好發展時期。
優勝劣汰有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記者:國內光伏市場雖然已經完全打開,是不是還不足以消化當前的光伏設備產能?或者說當前的光伏設備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了?
薛黎明:是的,在前幾年出口市場的刺激下,大量與光伏不相干的企業一擁而上,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一些原有的企業則不斷擴大產能,致使現在的光伏設備產能嚴重過剩。到去年,我國的多晶硅片產能已經接近50吉瓦,也就是5000萬千瓦,而去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不過4個吉瓦,如果僅僅按照國內的需求來算,就有80%以上的產能過剩,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在這個時候,出現優勝劣汰也就不足為怪了。
產業整合是好事,適者生存,強者發展,只有經過大浪淘沙,最有創新力、競爭力的企業才會凸顯出來,這樣才會更加有利于整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