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共建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實施。預計示范區建設將在2015年內全部完成,總投資2500億元,居住人口38萬人。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以來,圍繞京津冀一體化的政策頻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效率和執行力的角度來看,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有望被納入統一、更高級別的協調小組框架下加速推進,京津冀區域快速發展可期。
京津合作示范區建設啟動
日前,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共建天津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京津兩市將堅持“一塊地,一張圖,同規同劃。”的合作宗旨,重點發展環境技術、健康醫療、文化教育、旅游休閑度假、高技術研發及高端商務商貿等6大產業,打造產業高端、環境友好的京津戰略合作示范區。
由此,京津合作示范區將成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雙城聯動發展的重要舉措,并成為加快形成京津兩市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示范區建設預計將在2015年內全部完成,總投資2500億元,居住人口38萬人。
據了解,京津合作示范區總用地約38平方公里,東至潮白河,南至永定新河,西至清河農場西邊界,北至清河農場北邊界。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對天津未來科技城實施統一行政管理,而北京市國資委所屬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示范區的開發建設。
業內人士指出,京津合作示范區將承擔起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需要,推動教育、醫療、科研等資源向示范區集聚,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標桿。結合天津未來科技城的總體規劃,高新區和首創集團將共同推進示范區智慧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把京津合作示范區打造成智慧、生態、宜居的新城。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圍繞京津冀一體化的政策頻出,2月26日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被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8月2日,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 以及相應辦公室,并提出要支持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綜合交通發展;8月6日,北京市與河北省領導層在京簽署《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實施重點工作協議》,根據協議制定的9個方面、30個重點領域內容,將進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實現共贏發展。10月24日,工信部、發改委等七部委印發了《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2014-2015年)》,并提出在京津冀地區公共交通服務領域共推廣20222輛新能源汽車。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6%。
業內人士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關鍵在于如何建立協調機制和明確頂層設計。從效率和執行力的角度來看,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有望被納入統一的更高級別的協調小組框架下加速推進,京津冀區域快速發展可期。
京津冀一體化市場空間大
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集聚效應看,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是未來中國最為重要的城市群,但京津冀地區從區域經濟平衡度、人均 GDP、產業競爭力、環境等多方面均與長三角、珠三角有顯著差距。這其中,區域內部的發展不平衡是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京津冀一體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京津冀區域內部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度要遠高于長三角、珠三角,如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位居全國前列,但河北卻遠遠落后,京津冀區域內,人均GDP的差距在3倍以上。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在京津冀一體化規劃方案中,交通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環保能源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將是重中之重。京津冀的基礎建設將成為定向寬松時代穩增長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投向。預計京津冀區域將被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河北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覆蓋京、津、河北廊坊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河北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河北秦皇島、河北唐山、天津、河北滄州)。
首先,交通一體化最先行,預計交通部將會盡快推動“制定重大建設項目目錄清單”。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環六放二航五港”的交通一體化體系,軌交、機械、基建、航空、港口等行業將受益。“斷頭路”連接、城間地鐵、大七環、高速路網、首都二機場等交運項目最值得關注。其次,產業轉移將如火如荼,預計北京與天津、河北將分別簽訂十大項目轉移協議,可能轉移的產業和項目包括汽車、鋼鐵、化工、服裝批發、石化、電力、電商等產業,對河北的產業升級極有益處。再次,能源與環保一體化,煤改氣、燃煤電廠協同治污、淘汰120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等政策舉措將逐步落實。最后,公共服務一體化,醫療一體化先行,北醫三院、天津腫瘤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與河北的協同合作目前已經啟動。
國信證券指出,投資者可以從七大方向尋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受益者。土地儲備較多的公司,在河北、天津具有較多業務的房地產公司,以及區域內的基建相關公司,區域內的港口,環保節能公司,天津自貿區相關公司,區域內金融機構均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記者 徐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