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攻守之道,隱含玄機。改革開放30年風云變幻,南存輝和他的正泰在大浪淘沙中,書寫下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傳奇。在探尋和回望中,南存輝的攻守之道,或許能從一個層面成為我們解讀正泰這部傳奇的“密碼”。
南存輝的少年時代充滿了艱辛與磨難。從6、7歲開始,他就挑著米糠,提著雞蛋上街賣。他的父親是當地知名的老鞋匠,13歲那年,他初中剛畢業,父親因傷臥床不起。作為長子,南存輝輟學子承父業,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一晃就是三年。初中沒畢業,南存輝就當上了小鞋匠。
回憶這段經歷,南存輝說,“修鞋那陣子,我每天賺的錢都比同行多,我就憑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點,質量可靠一點。”
回憶起當年的小鞋匠生活,南存輝說,“三年修鞋雖沒賺到什么錢,但它使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重視從一件件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修鞋的南存輝發現,自己每天“工作”的窄小的樂清柳市老街,兩邊的門面,沒幾年慢慢的都變成了經銷電器產品的商店,并日漸熱鬧。這里每天人來人往,來去匆匆。他感覺他們很賺錢。當時16歲的他從中發現,搞電器可能會比修鞋要好一點兒,于是就決定放下修鞋擔,加入到電器生產行列。
南存輝說,當時做電器這個生意,只要找到店鋪,就可以干了。到工商局注冊登記,拿到合法的身份后,然后去刻公章、印合同,就跑出溫州到外地去接業務、接訂單、找銷路。“那個時候,我感覺到,真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我們,使我們從土地里、從農村中解放出來,有機會走南闖北尋找發財致富的道路。”
那時候,低壓電器行業的市場前景很大,但南存輝發現,光靠個人力量不行,光靠一個小打小鬧的門面更不行。這個時候,他的小學同學胡成中找到了他,想跟他一起合伙辦廠。
1984年,南存輝與胡成中一起投資5萬元,辦起了“求精開關廠”。這個求精開關廠就是現在的正泰和德力西電氣的前身。
那時,在樂清柳市鎮的老街兩邊到處都是電器行,在這個環境當中,覺得怎么干也不會虧,于是就先干起來了。一干就是5年。南存輝說,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一邊跑購銷接業務,一邊做產品,探索企業發展之路。這期間,不光他們在探索摸索,政府也在探索也在總結,他們想的是怎么發展企業,怎么使這個企業做得更好。而政府想的是到底怎么才能讓老百姓發展,政府自己沒有政治壓力和政治風險。因為,改革的過程,難免有舊的觀念束縛。
“開始就是你幾十塊、他幾百塊錢地投入,錢并不是很多。我和朋友4個人合伙擺了一個柜臺,第一個月賺了35塊錢,而且自己每天都干到凌晨5點鐘,但我很高興,第一個月就成功了,沒有虧本。”南存輝說,“做事業的人不要妄想發橫財,要靠心血和汗水來換取。”南存輝回憶說。
南存輝回憶,這個期間他們都是到處去看,學經驗。記憶很深的一件事是,當時柳市有個企業,在很窄的一塊地上,蓋起了7層高樓,那個時候他們覺得很了不起,認為是當時的英雄,他們很羨慕他,都去看。也有很多外地的學者、專家,包括領導來了,當地政府也帶他們到那里參觀。在羨慕中,南存輝產生了很多如何創富、致富的理想,同時悟出了一些發展自己的道理,學到了很多東西。
剛開始辦廠其實很難,因為什么都不懂。技術不懂、質量不懂,市場在哪里又不知道。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人、沒有資金,萬事開頭難,讓南存輝傷透腦筋。后來,南存輝想到,在“借”字上做文章,請人才、借腦袋,并利用人家的設備來生產自己的產品。當時技術上要靠上海,于是南存輝去請了幾個工程師來指導。
經過幾年的打拼,求精開關廠慢慢發展起來。到2010年1月11日,溫州民營企業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網上實施申購。身為公司董事長以及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南存輝,持有上市公司26.6479%的股份,按照申購價格23.98元/股計算,他的身價超過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