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自主零部件產業,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受制于人,又談何成為經濟強國。”4月21日,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針對未來十年內零部件企業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內容,發表了《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發展預測和展望》的主題演講。
盛宴之下 待時而動
徐長明指出,未來十余年,零部件企業將迎來三個發展機遇:一是國內汽車市場的高成長;二是國內汽車產業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三是自主整車企業的迅速發展。
機遇一:國內汽車市場的高成長
他說:“未來十年我國對汽車的需求量仍將保持在13%—15%的年均增長率,比起世界上的汽車強國,我國的汽車市場有一個相對較長的快速增長期,這個時間大概是從2009年—2023年,跨度在15年左右,這對國內所有零部件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
縱觀汽車強國的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一般情況下都會經歷兩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千人5輛車到千人20輛車,這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持續時間是5年左右,銷售量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比如日本從1960年到1964年,年均增長率在35.8%,韓國是從1981年到1985年,年均增長率在25%。我們國家是從2001年到2008年,持續時間是8年,年均增長率是30.4%。如果扣除2002年我國加入WTO導致的補償性增長因素,我國汽車銷量的年均增長率在25%左右。
第二階段是千人20輛車到千人100輛車。這個時期的銷售量年均增長率在20%左右,比第一個時期跌了10個百分點,但仍然是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是十年左右。日本是8年,即1965到1973年,年均增長率是22%,韓國是12年,年均增長率是20%。我們國家由于汽車普及率相對較低,因此目前初步預測在這個階段,我們將有一個長達15年左右的增長期,時間要長一點,但是比起上述汽車強國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速度,我們的速度要低一些,年均增長率大概是13%到15%。
徐長明說,我國有著自己特殊的國情,我們的收入差距比起那些汽車強國的要大。收入差距的大小對耐用消費品的普及速度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費品的普及時間就越短,反之亦然。
收入差距相對較大,決定了我國汽車的普及速度也相對緩慢,由此我國汽車市場將維持一個更長的持續增長期,這也為目前競爭力還比較弱的自主品牌企業贏得了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時間。
機遇二:國內汽車產業國際化步伐的加快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會大力促進汽車產業的國際化,鼓勵汽車企業走出去。而隨著整車廠的國際化,也將對我國的自主零部件企業起到一個很好的拉動作用,”徐長明說。
2010年中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1800萬輛,成為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其中出口市場的快速成長成為產量高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汽車產品的賣點和現在快速成長起來的消費者的買點契合度很高。目前全球范圍內,汽車產品銷售量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南美洲,另外日韓之外的亞洲,以及非洲市場增長也很快。而這些國家的老百姓更偏重于價格低廉的汽車產品。”徐長明說。
一直以來我們的產品都是以低成本和低價格為競爭點,從去年我國汽車產品出口前十名的國家(阿爾及利亞、敘利亞、越南、俄羅斯、智利、埃及、巴西、孟加拉)也可以看到,主要是以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為主,這些國家的出口量占到我國出口量的60%。由此充分說明,目前我國的汽車產品是滿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老百姓需求的,這也為我國成為出口大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積極推動汽車產業的國際化道路,我國成為汽車強國也將指日可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機遇三:自主整車企業的迅速發展
徐長明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正發生著一個新的變化,就是二三線市場,特別是三線市場正在成為未來我國汽車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和支撐點。而三線市場的消費者對外國的名車并沒有那么敏感,相反他們更看重汽車的經濟適用性,同時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對汽車的外形有著自己的偏好,針對這些特點,自主品牌汽車在其中更具有發展優勢。”
據調查,現在三線市場的汽車銷量份額每年以2%—3%的速度快速增長。預測十年后,三線市場將占到全國市場的55%左右,而一線市場將縮減到15%左右。
相比起一線城市,三線地區的人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大一些,一方面這里的人們并不是那么熱衷于外國的名車,另一方面更偏重于外觀大氣、功能齊全,同時售價以及使用成本都相對較低的汽車。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以犧牲掉性能和技術含量為代價,也就是說不能把特別高端的技術放到三線去銷售。這對自主品牌來說將是一個機遇,比起一線市場,自主品牌在三線市場的競爭力是相對較高的。
“另外自主品牌還有三個優勢,第一是成本低;第二是反應靈活、速度快;第三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徐長明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