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這個現在大家都熟知的概念,在上個世紀90年代,研究的人卻是鳳毛麟角。王士元從那時起,就與光伏結下了不解之緣。
填補空白,研發上百項太陽能光伏民用產品
“您是怎么進入光伏行業的?”6月13日,當記者問起王士元時,他講了一件對他觸動很大的事。
“上世紀90年代,我從事信號燈研究。保定一個山區縣,因為沒有安裝交通信號燈,發生多起嚴重交通事故。”王士元說,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在偏遠山區難以給信號燈供電,架設線路又耗資巨大。“當時我想,要是能用太陽能供電,那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王士元看到了光伏對于生產生活的巨大作用。他開始把視線轉向太陽能光電轉化,一頭扎進了光伏業。
由于當時國內研究光伏的人非常少,一切都是從頭開始。那段時間,王士元到處寫信找專家,全國各地搜材料。“一找到一個懂光伏的人,就恨不得把他的知識全掏空。”王士元說。
經過幾年的學習試驗,王士元成功研發了上百項太陽能光伏民用產品:“光伏智能交通信號燈”、世界首塊“車頂用太陽能電池組件”……這些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實現產業化生產并投入民用市場,填補了行業空白,甚至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北方地區的供暖方式以燃煤鍋爐為主,能源消耗大,還容易發生火災和煤氣中毒。王士元開發了太陽能光電互補室內電振蕩供暖系統,杜絕了上述問題。
2008年汶川地震,參與搜救的部隊官兵用的是王士元研發的太陽能手電筒,不僅方便充電,而且可以循環使用,解決了電力中斷后的照明問題。
從無到有,一手構建英利的研發體系
保定光伏行業發展迅速,但若沒有完善的研發體系和技術隊伍,不會走得太遠。
王士元在開發設計光伏產品的同時,還進行光伏技術理論的研究工作。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僅用三年時間就幫助保定英利集團建了研發體系、技術隊伍。
2009年,英利成立“光伏應用技術研究院”、申報“國家光伏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在人才、技術等方面存在較大缺口。
“當時英利對于研究院的定位是趕超國際同行一流。”王士元說,英利總經理請他擔任院長,只給了一份國際領先的光伏企業的資料,要求在短時期培養隊伍,從技術水平上迅速超越。“許多技術員都是應屆畢業生,學的專業與光伏相隔甚遠,難度可想而知。”
從無到有,從2009年到2011年,王士元手把手把徒弟們帶大,直到他們能獨立承擔技術研發。
王士元參與了英利公司多項企業標準的起草,推動了公司在技術研究及技術標準化方面的進步,使英利的太陽能光伏產品保持著技術先進性,由于王士元對保定光伏行業發展所作的貢獻,他多次被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勞動模范。
人物名片
王士元,高級工程師,保定維特瑞交通設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曾任英利光伏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專門從事太陽能光伏應用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參與國家“973”太陽能電池重大課題研究,獲得國家發明專*27項,國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16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