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上旬,美國“雙反”塵埃落定,歐盟繼反傾銷調查以后,又對中國開展了反補貼調查。在歐美“雙反”的夾擊下,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快速下滑,光伏企業出現普遍性虧損,扭虧為盈或在明年上半年。
河北省光伏產業鏈條完整,資產規模達600億,產能約6000MW,僅次于江蘇省,位居中國第二位。河北的光伏產品90%出口國外,其中70%出口歐盟。然而,受美國與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的影響,今年前十個月,河北光伏產品出口快速下滑。
記者20日從石家莊海關獲悉,1-10月,河北省累計進出口418.1億美元,同比下降5.2%。在河北省的出口商品中,光伏產品出口11.6億美元,下降37.5%。
由于光伏產品出口形勢低迷,導致中國整個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擁有光伏企業50余家,代表性企業有晶龍、英利兩大集團,均為全球五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但今年以來,光伏企業增產不增收,經營效益持續下滑。
河北工業經濟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河北光伏產業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下降。其中,英利、晶龍兩大集團1至9月主營業務收入188.52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150億元,同比負增長22.66%;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0億元,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億元下滑為虧損16.26億元。
自2007年起,中國光伏組件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且生產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中國光伏組件價格一直是全球市場的風向標。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全行業在價格戰上“一路走到黑”,企業自身深陷虧損泥沼。
河北省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引發量價齊跌。2012年上半年河北省出口太陽能光伏電池和電池板9.24億美元,同比下跌25%。而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價格較2011年初下跌44%~71%。
“光伏組件價格雖然跟隨著成本逐步降低,但始終維持著30%的利潤率”。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0年初以來,價格戰不斷擠壓行業利潤率,少數國內中小企業甚至不惜虧本競爭。”
目前,在晶硅電池方面,上游硅料除了幾家萬噸級的企業,有8成的小型企業停產,下游組件企業停產4成。薄膜電池企業雖未受歐美雙反影響,但國際市場萎縮,也大多停產。
由于過去四個季度連續虧損,全球光伏巨頭之一的中國英利集團在今年依舊很難擺脫虧損的局面。不過,在英利集團首席財務官李宗煒看來,公司的財務狀況從今年四季度開始變好,明年上半年能夠實現扭虧。因為英利正在逐漸擺脫過度依賴歐洲市場,三季度德國市場的比重下降到了40%左右,而中國市場的比重上升到了30%多。同時,隨著發電成本的逐步下降,海外新興市場發展十分迅速。
在河北保定英利集團廠區的發貨平臺上,一輛輛叉車來回不斷的裝貨,由于國內市場向好,英利集團最近訂單排滿,工人加班加點生產。
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隨著中國政府針對光伏產業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英利今年國內出貨量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占到全年出貨量的23%左右,而明年則有望達到40%,逐步擺脫對歐美市場的依賴。
來自英利集團組件車間的工人丁志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生產線處于滿產狀態,工作也變成了三班兩運轉,雖然工作時間長了,但是我們掙錢也多了。之前因為我們受到不公平待遇,導致出口減少,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我們的活兒也多了,又可以多掙錢了。”
記者從英利集團了解到,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激增,英利集團率先作出反應,包括保定在內的四大區從10月份恢復滿負荷運轉。并在11月份面向社會招聘2000名車間操作員工,為應對國內市場放量做足準備。“2000人只是保守數字,根據需求,招工人數還將進一步擴大。”英利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劉曉軍表示。
李宗煒表示,“光伏行業過去5個季度一直在水下生存,要想一下子露出水面難度很大。但明年英利應該能夠做到浮上水面。”
河北省光伏產業鏈條完整,資產規模達600億,產能約6000MW,僅次于江蘇省,位居中國第二位。河北的光伏產品90%出口國外,其中70%出口歐盟。然而,受美國與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的影響,今年前十個月,河北光伏產品出口快速下滑。
記者20日從石家莊海關獲悉,1-10月,河北省累計進出口418.1億美元,同比下降5.2%。在河北省的出口商品中,光伏產品出口11.6億美元,下降37.5%。
由于光伏產品出口形勢低迷,導致中國整個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擁有光伏企業50余家,代表性企業有晶龍、英利兩大集團,均為全球五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但今年以來,光伏企業增產不增收,經營效益持續下滑。
河北工業經濟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河北光伏產業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下降。其中,英利、晶龍兩大集團1至9月主營業務收入188.52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150億元,同比負增長22.66%;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0億元,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億元下滑為虧損16.26億元。
自2007年起,中國光伏組件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且生產成本下降速度居于首位。由此,中國光伏組件價格一直是全球市場的風向標。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全行業在價格戰上“一路走到黑”,企業自身深陷虧損泥沼。
河北省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引發量價齊跌。2012年上半年河北省出口太陽能光伏電池和電池板9.24億美元,同比下跌25%。而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價格較2011年初下跌44%~71%。
“光伏組件價格雖然跟隨著成本逐步降低,但始終維持著30%的利潤率”。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0年初以來,價格戰不斷擠壓行業利潤率,少數國內中小企業甚至不惜虧本競爭。”
目前,在晶硅電池方面,上游硅料除了幾家萬噸級的企業,有8成的小型企業停產,下游組件企業停產4成。薄膜電池企業雖未受歐美雙反影響,但國際市場萎縮,也大多停產。
由于過去四個季度連續虧損,全球光伏巨頭之一的中國英利集團在今年依舊很難擺脫虧損的局面。不過,在英利集團首席財務官李宗煒看來,公司的財務狀況從今年四季度開始變好,明年上半年能夠實現扭虧。因為英利正在逐漸擺脫過度依賴歐洲市場,三季度德國市場的比重下降到了40%左右,而中國市場的比重上升到了30%多。同時,隨著發電成本的逐步下降,海外新興市場發展十分迅速。
在河北保定英利集團廠區的發貨平臺上,一輛輛叉車來回不斷的裝貨,由于國內市場向好,英利集團最近訂單排滿,工人加班加點生產。
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隨著中國政府針對光伏產業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英利今年國內出貨量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占到全年出貨量的23%左右,而明年則有望達到40%,逐步擺脫對歐美市場的依賴。
來自英利集團組件車間的工人丁志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生產線處于滿產狀態,工作也變成了三班兩運轉,雖然工作時間長了,但是我們掙錢也多了。之前因為我們受到不公平待遇,導致出口減少,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我們的活兒也多了,又可以多掙錢了。”
記者從英利集團了解到,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激增,英利集團率先作出反應,包括保定在內的四大區從10月份恢復滿負荷運轉。并在11月份面向社會招聘2000名車間操作員工,為應對國內市場放量做足準備。“2000人只是保守數字,根據需求,招工人數還將進一步擴大。”英利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劉曉軍表示。
李宗煒表示,“光伏行業過去5個季度一直在水下生存,要想一下子露出水面難度很大。但明年英利應該能夠做到浮上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