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關于印發《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節[2012]6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財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明確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工業低碳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制定了《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各相關部門應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工作部門分工的通知》確定的工作職責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現將《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技部 財政部
2012年12月31日
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
目 錄
前 言................................................................................................................1
一、現狀與形勢.............................................................................................2
(一)現狀...................................................................................................2
(二)形勢...................................................................................................4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6
(一)指導思想...........................................................................................6
(二)基本原則...........................................................................................6
(三)主要目標...........................................................................................7
三、主要任務.................................................................................................8
(一)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體系...............................................8
(二)大力提升工業能效水平...................................................................9
(三)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10
(四)加快低碳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10
(五)促進低碳工業產品生產和消費.......................................................11
四、重點工程.................................................................................................11
(一)工業重大低碳技術示范工程...........................................................11
(二)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示范工程...........................................12
(三)高排放工業產品替代示范工程.......................................................12
(四)工業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12
(五)低碳產業園區建設試點示范工程...................................................13
(六)低碳企業試點示范工程...................................................................13
五、保障措施.................................................................................................13
(一)建立健全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13
(二)完善工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法規..................................................14
(三)建立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14
(四)建立工業碳排放評價標準體系......................................................14
(五)建立健全促進工業低碳發展的市場機制......................................15
(六)加強工業應對氣候變化宣傳培訓和國際合作..............................15
前 言
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工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十二五”工業轉型規劃》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統籌協調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明確應對氣候變化的思路、目標和任務,全面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工業低碳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特制訂《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快速發展,2010年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40%,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工業也是我國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主要領域,2010年,工業能源消耗達到21億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總能源消耗的65%,占全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二氧化碳的65%左右。重化工業是工業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和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化石能源燃燒二氧化碳的71%左右。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除了能源相關的排放之外,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也占一定比例,工業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氧化亞氮、含氟氣體等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國非化石能源燃燒溫室氣體排放的60%以上,工業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10%左右。
“十一五”期間,工業領域把應對氣候變化與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相結合,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效顯著。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一五”期間,大力推進淘汰落后產能,累計淘汰煉鐵、煉鋼、焦炭、水泥和造紙等落后產能分別為12000萬噸、7200萬噸、10700萬噸、34000萬噸和1130萬噸。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 年的32.7%下降至2010 年的30.3%,產業結構不斷改善。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趨于優化,鋼鐵、汽車、船舶、水泥等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工業節能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全國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累計下降超過26%,實現節能量6.3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6億噸。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分別下降23.4%、15.1%、35.8%、52%,噸鋼、水泥熟料、乙烯、合成氨綜合能源消耗分別下降了12.8%、12%、11.6%、14.3%,部分產品單位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行業先進產能比重明顯提高。
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56%增加到69%。據統計,通過實施清潔生產,2003年至2010年累計消減二氧化硫產生量93.9萬噸、化學需氧量245.6萬噸,節能約5614 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億噸。
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期間,高效照明產品、節能家用電器、節能汽車、高效電機和新型節能墻材等節能設備和產品得到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從5%上升到70%以上,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提高24%,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工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過快;二是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先進與落后并存,能效水平整體上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三是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夠健全,政策不夠完善;四是工業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管理和能力薄弱,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機制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二)形勢
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低碳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我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工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領域,控制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發展綠色低碳工業,既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看,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大勢所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已成為稀缺資源,世界各國在國際談判中圍繞發展權和排放空間的爭奪日趨激烈,我們面臨嚴峻的減排壓力。同時,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大潮流、大趨勢,各主要國家加緊制定和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加快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節能環保、生命科學等新興科技和產業領域的前瞻布局,力圖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各國圍繞市場、資源和技術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將對我國工業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國內看,一方面,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建設等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導致高耗能行業仍呈增長趨勢,工業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必然增加。另一方面,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特別是煤炭消費占能源的比重達70%左右。資源稟賦和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工業領域的能源消費也以煤炭為主,單位工業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控制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挑戰。
從工業自身發展來看,我國工業發展方式粗放,過于依賴物質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污染物排放增長過快,支撐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制造業總體上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低端,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高、附加值低,應對國際市場沖擊的能力弱,出口面臨巨大壓力。我國工業要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突破資源能源的瓶頸制約,必須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走低碳發展道路。
面對當前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抓住機遇,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工業低碳發展道路,把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落實到節能減排、提高能源效率上,落實到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上,落實到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上,落實到提高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上,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體系,促進工業低碳轉型,實現我國工業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雙贏。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工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控制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大力推動低碳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加強能力建設,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主體的與國情相適應的工業低碳發展機制,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升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要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和倒逼機制,適應全球低碳發展的趨勢與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著力提升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促使產業結構向低消耗、高效益方向轉變,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體系。
堅持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心任務。工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源自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在節能,潛力和成本優勢也在節能。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要以提高能效為核心,優化用能結構,大力提升工業能效水平,降低工業能源強度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
堅持把技術進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支撐。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是工業應對氣候變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要著力推動低碳技術創新,提高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水平,加強先進適用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導企業把低碳技術改造同產品升級結合起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工業整體技術水平。
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保障。體制機制創新是我國工業低碳發展的關鍵保障因素,要制定和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和激勵企業走低碳發展道路。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全面落實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1%以上,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比2010 年下降18%、18%、18%、17%、18%、22%、20%、20%、18%以上,主要工業品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穩步下降,工業碳生產力大幅提高。工業過程二氧化碳和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建設一批低碳產業示范園區和低碳工業示范企業,推廣一批具有重大減排潛力的低碳技術和產品。重點用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計量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與政策進一步完善。
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0%左右,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積極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體系
以提高碳生產率為目標,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強化從生產源頭、生產過程到產品的碳排放管理,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工業體系,促進工業低碳發展。
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加強能耗、環保等指標約束作用,探索利用強制性物耗標準、清潔生產水平作為落后產能界定依據,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門檻。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動以產業鏈為紐帶、產業資源要素集聚的產業集群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清潔生產。以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開發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技術,通過上下游產業優化整合,實現資源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構筑鏈接循環的產業鏈條。以高能耗、高排放、污染重和資源消耗型行業為重點,集中力量開發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綠色環保原材料(產品),加快建立清潔生產方式,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二)大力提升工業能效水平
圍繞工業生產源頭、過程和產品三個重點,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推動重點節能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推廣和應用,提高工業能效利用水平。以鋼鐵、建材、石化和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加強對行業節能減碳的政策指導和規劃引導,加快工業節能標準制定,強化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鼓勵工業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鼓勵重化工業延伸產業鏈,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
組織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內燃機系統節能、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節能產業培育等9大重點節能工程,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完善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和節能產品政府強制采購制度,加快節能服務業發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電力需求側管理。
(三)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
通過原料替代、改善生產工藝、改進設備使用等措施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推廣利用電石渣、造紙污泥、脫硫石膏、粉煤灰、礦渣等固體工業廢渣和火山灰等非碳酸鹽原料生產水泥,加快發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勵采用電爐煉鋼—熱軋短流程生產工藝,推廣有色金屬冶煉短流程生產工藝技術,改進電石、石灰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改進化肥、已二酸、硝酸、己內酰胺等行業的生產工藝,采用控排技術,減少工業生產過程氧化亞氮的排放。實施高溫室效應潛能值氣體替代,通過采用合理防護性氣體、創新操作工藝、開展替代品研發、改進設備使用等措施,大幅度降低工業生產過程含氟氣體排放。
(四)加快工業低碳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
以先進適用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為重點,制定重大低碳技術推廣實施方案,促進先進適用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帶動重點行業碳排放強度大幅度下降。加快推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能源裝備技術的研發與制造,增加工業生產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工業用能結構。加快傳統生產設備的大型化、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改造,推進以低碳技術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低碳技術與裝備產業聯盟。
鼓勵重點行業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包括:鋼鐵工業的煤粉催化強化燃燒、余熱、余能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等減排關鍵技術;有色金屬工業的高效節能采選設備、冶煉過程中節能降耗的控制與優化技術等;石油與化工工業中的二氧化碳回收與利用技術、新型化工過程強化技術、工業排放氣高效利用技術等;建材工業中碳排放減緩技術和裝備、低碳排放的凝膠材料等;先進制造工業的低能耗低排放制造工藝及裝備技術、制造系統的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等。
(五)促進低碳工業產品生產和消費
完善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產品能效標準,加大高效節能家電、汽車、電機、照明產品等推廣力度。推動實施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制度,加快低碳工業標識標準體系建設,優先選擇使用量大、普及面廣的終端消費產品開展低碳產品標識試點,促進企業開發低碳產品,加快向低碳生產模式轉變。采取綜合性調控措施,抑制高消耗、高排放產品市場需求,鼓勵企業采購綠色低碳產品,刺激低碳產品需求,提高低碳產品社會認知度,倡導低碳消費。
四、重點工程
以實施六大重點工程為抓手,提高工業單位碳排放生產效率,提升碳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業溫室氣體排放。
(一)工業重大低碳技術示范工程
在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減排潛力大、成熟度高、先進適用的重大低碳技術示范推廣,推進傳統產業的工藝和裝備改進,帶動工業行業碳排放強度大幅度下降。以新能源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為重點,選擇一批市場前景廣闊、對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關鍵與核心技術試點示范,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示范工程
以控制工業過程二氧化碳、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水泥、鋼鐵、石灰、電石、己二酸、硝酸、化肥、制冷劑生產等為重點,推廣示范一批原料替代、生產工藝改善、設備使用改進等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技術,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三)高排放工業產品替代示范工程
在水泥、鋼鐵、化肥、石灰、電石等高排放產品中,選擇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替代產品或工藝進行推廣示范,引導使用新型低碳水泥替代傳統水泥、新型鋼鐵材料或可再生材料替代傳統鋼材、有機肥或緩釋肥產品替代傳統化肥,減少高排放產品消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四)工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工程
在化工、水泥、鋼鐵等行業中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一體化示范工程,加快推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示范應用,研發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和方法,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路線圖,不斷加強工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能力建設。
(五)低碳產業園區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選擇一批基礎好、有特色、代表性強、依法設立的工業產業園區,納入國家低碳產業試驗園區試點,開展工業領域低碳產業園區試點示范。通過低碳產業園區試點建設,加快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點用能行業低碳化改造,積聚一批低碳型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廣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產業園區低碳管理模式,試點園區碳排放強度達到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引導和帶動工業低碳發展。“十二五”期間,在工業領域力爭培育和形成80個國家低碳產業示范園區。
(六)低碳企業試點示范工程
在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和化工、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在本行業技術領先、有較大影響、減排潛力大的工業企業開展低碳企業試點示范工程。通過低碳工業企業試點示范,培育行業低碳標桿企業,建立低碳企業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工業企業自愿減排。“十二五”期間培育500家示范企業。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管理體制
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組織領導,制定工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方案,建立有效的工作管理機制。把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工業低碳發展作為編制工業行業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的重要內容,將碳排放下降指標納入各類規劃計劃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工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工作的協調配合,發揮協同效應。
(二)完善工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法規
把控制工業溫室氣體排放和促進工業低碳發展作為制定產業政策的重要目標和主要內容,健全促進低碳發展相關產業政策落實的保障措施。對高消耗、高污染行業制定更為嚴格的節能低碳準入標準,制訂高能耗工業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超前性國家行業標準。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探索綠色信貸融資等新模式,引導企業進行設備引進、改造升級以及產業鏈整合。積極應對低碳貿易障礙,進一步調整進出口貿易政策,鼓勵低碳工業產品出口。
(三)建立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
完善現有工業企業能源統計報表制度,明確不同用途 能源消費量,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系統,加強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建立重點用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定期報告制度,重點用能企業在編制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基礎上,加強收集、整理、匯總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分析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建立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分步推進國家、省、市(縣)三級工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建設。
(四)建立工業碳排放評價標準體系
充分借鑒國際研究成果,加快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工業發展水平的碳排放測算體系,構建工業產品碳排放評價數據庫。研究制訂粗鋼、水泥、燒堿、鋁等高耗能產品的碳排放強制性標準,加緊制訂重點用能企業碳排放評價通則,指導和規范企業降低排放。研究制訂低碳工業產品標準,推動實施低碳工業產品認證和碳標識。
(五)建立健全促進工業低碳發展的市場機制
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完善工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機制,發揮碳價格的市場信號和激勵作用,降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成本。探索建立碳排放自愿協議制度,在鋼鐵、建材等行業開展減碳自愿協議試點工作,制定減碳自愿協議管理辦法和獎勵措施,推動企業開展自愿減排行動。推動實施《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工業企業參與自愿減排交易,支持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行業重點企業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為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打好基礎。
(六)加強工業應對氣候變化宣傳培訓和國際合作
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倡導低碳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積極開展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培訓,加強人才培養,增強企業低碳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積極拓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渠道,建立資金、技術轉讓和人才引進等機制,構建國際合作平臺,有效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技術,增強工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文件下載:工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