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國家發改委連夜突然出臺業內久盼的三類地區標桿補貼電價,以及分布式0.42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從補貼金額上看,補貼的價格都比業內預期稍高,表明國家確實希望快速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一方面緩解“雙反”帶給國內制造業的打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成年初制定的今年以及“十二五”的光伏裝機目標。在國內光伏行業不斷迎來的實質性利好的大背景下,光伏企業新聞熱點頻現,近期令人矚目的是陸續出現大型企業在未來光伏發電市場“強強聯手”式的戰略與合作。
國企瞄準西部地面電站
國家發改委同時出臺地面電站補貼與分布式補貼標準,可以看出,國家是希望大型光伏電站與分布式電站同時開啟。其中,對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仍將是國家完成指導光伏裝機總量的主要途徑。
8月22日,招商新能源、國電光伏、國網南瑞、國電蒙電新能源、保利新能源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下稱48所),共同成立“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并簽署六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未來5年,建成總裝機容量為5GW的太陽能電站。按照合作預期,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建成太陽能電站總裝機容量400MW、600MW和 1GW。其中,招商新能源針對2013年和2014光伏電站收購項目,與國電光伏單獨簽署了光伏發電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電光伏作為EPC總包公司,對雙方確認的發電量進行擔保,并確保收購方招商新能源全投資內部收益率不低于9%。
很顯然,這與國家出臺的三類地面光伏電站補貼標準,電站項目的投資收益率相當契合,也表明了大型國企之間的目光主要聚集在西部的地面光伏電站項目,民營企業分搶的份額將非常有限。
有行業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有可能步風電行業發展模式后塵。即電站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大型企業實力比較雄厚,在開發電站抗風險能力比較強;而民營企業的優勢在于技術的創新與制造業優勢,兩者可以通過合作分享利益空間。
民營成分布式開發主力?
相對于大型企業對地面電站的熱衷,實力“稍弱”的民營企業將企業發展重心向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調整。不少民營企業進入分布式發電領域的意愿比較強烈,目前,已有很多民營光伏企業做好了進入分布式發電市場的準備。
在分布式補貼電價公布后,全國各省出現了少數分布式上網成功案例。行業專家分析,雖然此次分布式電價補貼政策出臺比預期的還稍微高一些,但由于分布式市場本身具備的小而散的特性,使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開發的難度比較大。
從當前形勢來看,民營企業在尋找光伏項目時應量力而行,似乎更有希望成為分布式項目開發主力軍,但因分布式光伏市場操作難度偏大,民營企業目前觀望氛圍依然濃重,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的啟動還將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醞釀期。有接受記者采訪的企業也分析,國家出臺的分布式補貼電價政策有可能先打開東南部地區電價稍高的工商業應用市場空間,但目前這類市場面臨的問題是:合適的屋頂并不容易尋找;其次,在居民用電市場,由于使用價格普遍偏低,多在0.4-0.6元/千瓦時之間,即使加上國家0.42元/千瓦時的補貼,仍不能滿足現在光伏安裝成本,且因每個項目都比較小,安裝成本更高,由此,開發商開發熱情不高;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即到目前為止,中國還缺乏適合這種小型分布式開發的成功運營模式,企業在開發項目時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風險。這些問題仍是我國開啟分布式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