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情況說明會上,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為試驗區設計的配套政策。金融創新、負面清單和稅制環境成為其中熱點。
放寬金融準入擴大開放
站在經濟金字塔頂的金融業,在自貿試驗區內如何創新突破,備受各界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說,試驗區內先行先試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將在宏觀審慎框架內,根據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按全國統一部署穩步推進,成熟一項推進一項。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介紹了銀監會對自貿試驗區銀行業監管的八項措施,包括支持中外資銀行入區發展經營,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服務,支持區內開展離岸業務,簡化準入方式,完善監管服務體系等。放寬準入、擴大開放成為兩大關鍵詞。
具體而言,銀監會將研究推進適當縮短區內外資銀行代表處升格為分行,以及外資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業務的年限要求。此前,《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規定,外資銀行須在我國境內開業3年以上,并在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方可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
盡管利率市場化可能縮小銀行利差收入,創新上的松綁卻可能帶來更多利好。試驗區內的金融機構將獲準開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全供應鏈貿易融資、離岸船舶融資、外保內貸等跨境融資業務,以及跨境并購貸款和項目貸款、跨境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跨境投資金融服務。
超八成外商投資項目將備案
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探索負面清單這種新的經濟管理模式。
所謂負面清單,相當于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司長孔令龍說,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
毫無疑問,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將大大釋放企業投資的活力。但是,其帶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在金融、航運等諸多服務業領域,我國的發展較國際先進水平有相當差距。有人擔心,實施這種制度將打擊國內競爭力較為薄弱的產業。
正因為如此,負面清單的內容備受關注。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介紹,在發改委和商務部的支持下,制定負面清單時按國民經濟分類,共列出18個門類1069個小類。其中對約190個小類有管理措施,約占整個產業小類的17.8%。也就是說,超過80%的外商投資項目將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
戴海波坦言,這是中國第一次制定負面清單,“經驗不足、還是個小學生”。這次發布的是2013版負面清單,今后可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發布2014版、2015版負面清單,不斷進行完善。
15%企業所得稅率尚不成熟
從以往特區、新區的經驗看,稅收政策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的稅收政策將實行“7+2”,即7項明確實行的稅收政策和兩項探索實行的稅收政策。其中,明確類政策包括鼓勵投資的政策和促進貿易的政策:前者主要涉及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股權激勵等兩項政策,后者主要涉及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進口環節增值稅、選擇性征稅、部分貨物免稅、啟運港退稅試點等5項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自貿試驗區將通過稅收政策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對試驗區內企業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企業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獎勵,實行已在中關村等地區試點的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納稅政策。而試驗區內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或金融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的項目子公司也將納入融資租賃出口退稅試點范圍。
此外,王偉還透露,財政部正在積極研究完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兩項稅收政策。
王偉說,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不包括此前市場流傳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15%”,一是因為上海自貿區注重經驗的可復制、可推廣,更強調制度創新而非政策優惠;二是自貿區稅制改革要符合國家稅制改革的方向,遵循稅制公平、統一、規范的原則,自貿區稅收政策的前提是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在區內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目前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