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1日國家電網發布《2012社會責任報告》,提出2013年電網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其中特高壓投資比去年翻倍,達到520億。國家電網有關人士稱,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和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線路核準在即,年內計劃核準并開工建設7條特高壓線路。
按照國家電網的規劃,2013年用于電網的投資將繼續超過3000億元,與2012年3054億元的投資相比,增速不大,但其中擬用于特高壓的投資為520億,較2012年237.735億元的投資額翻了一番。
目前,國家電網在建特高壓項目有“一交兩直”3條(淮南-皖南-浙北-上海;哈密南-鄭州、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2013年,國家電網計劃核準并開工建設“四交三直”7條特高壓線路(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漢、蒙西-長沙特高壓交流;寧東-浙江、錫盟-泰州、蒙西-湖北特高壓直流)。
特高壓建設投資數目巨大,對下游市場拉動作用明顯,因此備受關注。去年下半年,特高壓建設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速,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溪洛渡-浙西特高壓直流輸電、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相繼開工或投運,許繼電氣、中國西電、平高電氣等上市公司股票一度受益。
日前,國家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分別批復了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用地預審意見,“三交”特高壓工程(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取得全部國家級支持性文件,核準在即。國網有關人士表示,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和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兩條線路有望率先獲得發改委核準。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稱,過去特高壓建設速度一直不如預期,但2013年特高壓建設將進入加快發展期。“一方面是新能源的飛速發展使得消納成為一大難題,另一方面霧霾等環境問題也將迫使大型煤炭基地和煤電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東部等經濟發達地區用電將越來越倚重遠距離輸電。”
2012年,特高壓直流輸電開工速度快于交流輸電,國家電網今年擬大力推動特高壓交流項目盡快啟動,正在推進蒙西—長沙、錫蒙—南京、靖邊—濰坊、晉東南—徐州、武漢—皖南、南陽—淮南、張北—南昌共7個特高壓交流工程環評、水保和用地預審等前期工作。
但Martec(邁哲華)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認為,對于特高壓交流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決策層內部的態度并不一致,特高壓交流項目的核準進度難以預知。
國家電網3000億的投資將用于建設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5萬公里、變電容量2.3億千伏安,直流線路2210公里、換流容量800萬千瓦;建成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安裝智能電表超過3000萬只;投運皖電東送特高壓交流工程、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新疆與西北聯網第二通道、玉樹與青海主網聯網工程。 2004年起,國家電網公司開始醞釀和論證特高壓項目。2006年8月,中國首個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后開工建設,2008年12月30日建成投入試運行,2009年1月6日正式投運。目前,該工程已經安全運行近一年,系統運行穩定,設備狀態正常,累計送電80億千瓦小時,相當于輸送煤炭約350萬噸。 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流輸變電工程。該工程全長約640公里,工程動態投資57.36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占一半,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
正在建設中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以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起點,國家電網公司正“整體、快速”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計劃在2020年前后,基本形成覆蓋華北、華中、華東地區的特高壓電網,實現“西電東送,南北互供”。
目前,我國已掌握特高壓交流輸電核心技術,并建立了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為推廣應用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奠定了基礎。
1、確定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電壓。創新形成了穩態電壓控制技術、瞬態過電壓抑制和潛供電弧抑制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特高壓系統電壓優化控制。
2、揭示了復雜環境下特高壓系統外絕緣非線性放電特性,研發了空氣間隙、絕緣子配置和雷電防護技術。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安全穩定運行四年多。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復雜環境下特高壓系統外絕緣優化配置。
3、形成了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設計、制造和試驗關鍵技術,建立了完整的技術產業體系。自主研制成功代表國際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改變了中國在電氣設備制造領域長期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發展模式,首次實現了中國制造。
4、實現了特高壓工程環境友好目標,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電磁環境實測滿足國家環保要求。
5、提出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整套設計和施工方法、設備現場試驗方案,研制出線路帶電作業工器具和試驗裝備等。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能力最強的交流輸電工程。
6、提出了綜合模擬高海拔、重覆冰、重污穢等環境條件的高壓試驗方法等,形成了國際上可試參數最高的高電壓、強電流試驗檢測能力,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
按照國家電網的規劃,2013年用于電網的投資將繼續超過3000億元,與2012年3054億元的投資相比,增速不大,但其中擬用于特高壓的投資為520億,較2012年237.735億元的投資額翻了一番。
目前,國家電網在建特高壓項目有“一交兩直”3條(淮南-皖南-浙北-上海;哈密南-鄭州、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2013年,國家電網計劃核準并開工建設“四交三直”7條特高壓線路(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漢、蒙西-長沙特高壓交流;寧東-浙江、錫盟-泰州、蒙西-湖北特高壓直流)。
特高壓建設投資數目巨大,對下游市場拉動作用明顯,因此備受關注。去年下半年,特高壓建設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速,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溪洛渡-浙西特高壓直流輸電、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相繼開工或投運,許繼電氣、中國西電、平高電氣等上市公司股票一度受益。
日前,國家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分別批復了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用地預審意見,“三交”特高壓工程(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工程)取得全部國家級支持性文件,核準在即。國網有關人士表示,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和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兩條線路有望率先獲得發改委核準。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稱,過去特高壓建設速度一直不如預期,但2013年特高壓建設將進入加快發展期。“一方面是新能源的飛速發展使得消納成為一大難題,另一方面霧霾等環境問題也將迫使大型煤炭基地和煤電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東部等經濟發達地區用電將越來越倚重遠距離輸電。”
2012年,特高壓直流輸電開工速度快于交流輸電,國家電網今年擬大力推動特高壓交流項目盡快啟動,正在推進蒙西—長沙、錫蒙—南京、靖邊—濰坊、晉東南—徐州、武漢—皖南、南陽—淮南、張北—南昌共7個特高壓交流工程環評、水保和用地預審等前期工作。
但Martec(邁哲華)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認為,對于特高壓交流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決策層內部的態度并不一致,特高壓交流項目的核準進度難以預知。
國家電網3000億的投資將用于建設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5萬公里、變電容量2.3億千伏安,直流線路2210公里、換流容量800萬千瓦;建成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工程,安裝智能電表超過3000萬只;投運皖電東送特高壓交流工程、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新疆與西北聯網第二通道、玉樹與青海主網聯網工程。 2004年起,國家電網公司開始醞釀和論證特高壓項目。2006年8月,中國首個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后開工建設,2008年12月30日建成投入試運行,2009年1月6日正式投運。目前,該工程已經安全運行近一年,系統運行穩定,設備狀態正常,累計送電80億千瓦小時,相當于輸送煤炭約350萬噸。 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先進、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流輸變電工程。該工程全長約640公里,工程動態投資57.36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占一半,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
正在建設中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以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起點,國家電網公司正“整體、快速”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計劃在2020年前后,基本形成覆蓋華北、華中、華東地區的特高壓電網,實現“西電東送,南北互供”。
目前,我國已掌握特高壓交流輸電核心技術,并建立了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為推廣應用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奠定了基礎。
1、確定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標準電壓。創新形成了穩態電壓控制技術、瞬態過電壓抑制和潛供電弧抑制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特高壓系統電壓優化控制。
2、揭示了復雜環境下特高壓系統外絕緣非線性放電特性,研發了空氣間隙、絕緣子配置和雷電防護技術。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安全穩定運行四年多。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復雜環境下特高壓系統外絕緣優化配置。
3、形成了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設計、制造和試驗關鍵技術,建立了完整的技術產業體系。自主研制成功代表國際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改變了中國在電氣設備制造領域長期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發展模式,首次實現了中國制造。
4、實現了特高壓工程環境友好目標,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電磁環境實測滿足國家環保要求。
5、提出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整套設計和施工方法、設備現場試驗方案,研制出線路帶電作業工器具和試驗裝備等。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成為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能力最強的交流輸電工程。
6、提出了綜合模擬高海拔、重覆冰、重污穢等環境條件的高壓試驗方法等,形成了國際上可試參數最高的高電壓、強電流試驗檢測能力,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