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和出口光伏產品轉向在海外承建和運營電站
歐盟委員會本月初通過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建議。在歐盟“雙反(反補貼、反傾銷)”壓力之下,面向歐洲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面臨重大挑戰。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在海外承建光伏電站不失為有效應對方案之一。目前,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已在歐洲開展了光伏電站的短期投資和運營業務,延長了光伏企業的價值鏈條
在德國巴伐利亞小鎮佩爾,一排排太陽能光伏面板在陽光下閃耀。這是中國江蘇中盛光電集團承建和運營的光伏電站。中盛光電集團副總裁、ET Solutions公司首席執行官眭琳暉博士向本報記者介紹說,這家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500千瓦, 在德國不算很大的項目,“但重要的是,它是我們承建的第一座太陽能電站,代表著江蘇中盛光電集團轉型的第一步”。
中盛光電集團拓展電站業務同2008年全球光伏產業變動有關。當時全球產能過剩初見端倪,但歐洲主要國家的上網電價補貼仍然十分誘人。太陽能光伏組件價格每瓦3.5美元。原材料和設備價格一路攀升,多晶硅曾暴漲到每千克400美元。在此背景下,英利、賽維LDK等光伏企業加快打造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全面生產從硅料、硅片到電池、組件等產品;尚德、天合、阿特斯、晶澳等光伏企業側重大規模擴張電池和組件產能。
眭琳暉說,中盛光電集團的高層管理人員對國內光伏產業的井噴式增長進行了分析,認為一旦組件生產規模急劇擴張,其產品將很快陷入低價競爭,必須尋找可持續發展道路。向下游延伸、建設光伏電站將有效規避價格競爭并提升公司競爭力。2008年8月,中盛光電集團在慕尼黑成立了主營光伏系統服務的公司ET Solutions。眭琳暉認為,建電站比生產電池板要復雜得多。從找項目、做可行性研究、找地皮,到尋找投資商、同銀行談判,建完之后還要尋找買家、維護和運營等,這些對光伏生產企業是完全陌生的領域。特別是作為外國企業不了解歐洲市場和法律法規,風險更大。
通過佩爾光伏電站項目,ET Solutions公司不僅“練了兵”,而且同銀行、投資者也建立了信任關系。他們至今已承建了52套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今年4月,ET Solutions在羅馬尼亞建設了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光伏電站。
據眭琳暉介紹,當初建電站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可融資性。電站建設成本巨大,每一個環節和產品都必須經得起考驗,投資者才會投資本金,銀行才會發放貸款。在佩爾電站,除了太陽能板是中盛光電集團自己生產,支架來自法國企業,螺旋地基是德國企業生產的,逆變器是丹麥生產的。之所以進行全球采購,一是出于降低成本考慮,二是適應投資者和銀行嚴格的資質審查要求。
ET Solutions 公司將自身定位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不僅總承包,有時還充當投資者或短期過橋融資者,維護和運營電站也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由于中盛光電集團在歐洲也銷售組件,ET Solutions公司通過采購集團的組件,進一步減少了組件價格下滑的風險,獲得更大的利潤率。最近幾年,電站業務大幅增長。去年公司完成裝機容量8萬千瓦,今年預計裝機10萬千瓦,明年的目標是15萬千瓦。除了德國,他們還在意大利、羅馬尼亞、法國、烏克蘭和中東承建光伏電站。
目前中盛光電集團的收入還是以太陽能電池板的銷售為主,相比之下電站業務收入有限。但這將是該集團最具增長潛力的業務。特別是在歐盟“雙反”壓力之下,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面臨重大挑戰。中國企業的應對方式,要么是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要么是將目標市場移出歐洲,但兩者都有明顯弊端。在海外承建光伏電站不失為一個有效應對方案, 因為在建設電站時可以購買當地其他組件品牌。眭琳暉說:“回頭看來,我們當初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中國駐慕尼黑總領館商務參贊陶百良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中國多家光伏企業已經在歐洲多國開展了光伏電站的短期投資和運營業務,延長了光伏企業的價值鏈條,江蘇中盛光電集團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