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歐盟對華雙反初裁的“靴子”最終落地,一種近乎“焦灼”的情緒迅速在整個光伏行業擴散。
光伏企業“體力透支”
在歐美雙反的巨大壓力下,啟動國內光伏市場被視為拯救光伏企業的“救命稻草”。然而在連續經歷幾輪希望與失望之后,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光伏制造企業早已“體力透支”,坦言在國內“真的有些耗不起了”。
據了解,國內一些主流光伏企業結合目前“內憂外患”的市場形勢,調整了其市場戰略。有企業將新興市場作為新的市場開發重點,有一些國內知名光伏企業甚至撤銷了中國區銷售中心,轉而在具有優勢政策環境的海外國家設立公司總部。目前來看,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且呈現加速的趨勢。
一些理性的光伏企業在調低向歐美出口的市場份額目標的同時,也將國內市場份額的預期調低,僅選擇與優質企業合作作為國內市場底線,甚至更有企業并未對本年度國內市場設定銷售目標。
“一切還在等待國內政策與環境的改善。”一家光伏企業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活著比低價搶占市場顯然更重要。”
“減少國內份額和調整方向也是無奈之舉。”上述高管透露苦衷時表示,“盡管國家已經在下發之前項目的一部分補貼欠款,但我們至今沒有拿到,資金拖欠情況一點也沒有改觀。繼續投國內市場,企業只有‘倒閉’一條路。”
“我們現在比較關注日本市場和新興市場,因為交易環境簡單、透明,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的意愿也非常明確。交易過程中一切都以‘合同’的約定進行,賬期也非常好、回款也相對容易。目前,出口日本市場的份額已經占到企業發貨量的20%以上。”另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說。
配套政策:“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最大光伏應用市場的大門即將關閉,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國內市場,也由于相關政策遲遲沒有出臺,短期內看不到其“拯救光伏行業”的任何跡象,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國內光伏企業的信心。
“國內光伏政策的遲緩與不確定性對光伏產業的打擊并不亞于這次歐盟的雙反。”一主流光伏企業高管說。
據了解, 今年2月,相關部門向企業下發的《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意見征求稿》原本定于今年一季度末出臺,但實際情況是,政策至今千呼萬喚出不來。
“各方利益難以平衡,意見分歧太大,出臺的阻力太大了。”一位參與討論的專家向記者透露。
記者發稿前獲悉,業內翹盼的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的主要政策之一——分布式光伏補貼20年的時限,已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性通過,比之前有了不小的進展。但是,更為關鍵的分布式光伏補貼價格,卻仍無定論。
“國內市場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地面電站補貼能否發放及時,以及分布式的配套政策是否能夠有效實施?年初提出了10G瓦的光伏裝機目標,不能空談,需要可操作性的政策。”一位企業高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