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筑屋頂和用戶側電價類型不同,分布式光伏發電主要可分為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居民屋頂3大類。目前,山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不僅完全覆蓋了這3大類,而且并網客戶種類細分到了8種,分別為城市家庭、農村家庭、學校、工廠、商場、蔬菜大棚、養殖戶、小區,在全國各省、市、區中最多。其中,青島市民徐鵬飛、東營農民劉福林,因為分別在全國居民和全省農民中先拔頭籌而名聲大噪,成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明星;全省首個并網的“小區光伏電站”煙臺鼎城2008小區電站、獨樹一幟的青島即墨普東“太陽能小鎮”光伏大棚,同樣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們的“光伏經”對后來者頗多借鑒,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有諸多啟示。
并網類型一:城市家庭
代表人物:徐鵬飛。
優勢:資金充裕,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多。
劣勢:安裝場地受限。
前景:不看好,沒有用武之地。
2012年12月21日,青島市民徐鵬飛在所住居民樓樓頂建設的2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成功并入青島電網,成為全國居民分布式發電并網第一人。
徐鵬飛是一家電氣公司的工程師,他的屋頂光伏發電站安裝了9塊多晶硅電池板,裝機容量為2千瓦。由于購買組件時有優惠,加之是自己安裝,共投入約2.1萬元。電站設計壽命25年,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行方式。
據他測算,夏季日照充足,電站每天能發電10千瓦時以上,冬季每天發電3~5千瓦時,一年發電約2700千瓦時。“按照脫硫燃煤機組標桿電價0.4469元/千瓦時計算,預計收回投資需要18年。”徐鵬飛說。
青島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清潔高效、就地利用的優點,已成為各國能源和電力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屋頂光伏電站”已占整個光伏發電總量的3~9成。我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剛剛起步,推廣起來還面臨諸多難題。
“由于光伏太陽能占地面積較大,城市居民個人安裝,大多需要占用樓頂的公共空間,需要征得相應業主和物業公司的同意,困難很大。”卓創資訊新能源分析師李祾譞分析說。
一般來說,1千瓦的光伏電站需要占8~10平方米的面積。普通市民想建設光伏電站,需要20到30平方米樓頂面積,這是個不小的難題。特別是住公寓樓的居民,安裝光伏電站最大的難題,就是獲得同樓居民同意其占用樓頂的公共空間。所以,對公寓樓居民來說,最理想的途徑是全體業主達成共識,由物業公司統一安裝。 由于城市住宅屋頂面積有限,且為全體業主的公共空間,產權復雜,建設屋頂光伏電站涉及眾多業主和物業公司等利益主體,安裝協調困難。為防止出現糾紛,目前青島供電公司要求城市家庭光伏電站并網申請者必須提供鄰居、物業公司和居委會的簽字。目前我國很多大城市居民樓多為高層建筑,一個單元可能有上百戶居民,協調、解釋等工作難度很大。
并網類型二:農村家庭
代表人物:劉福林。
優勢:場地充裕,自用電少,投資回收較快。
劣勢:資金受限,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
前景:看好,若扶持政策跟上,應大有可為。
2月18日,東營市廣饒縣農民劉福林在自家房頂上建起的5.5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并網發電,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農民。
一個莊稼人,是咋知道光伏發電這一新事物的?“我不懂,但兩個兒子上班的公司就生產電池板,回來跟我商量在房頂上建一個。”劉福林解釋說。
筆者在劉福林家看到,5間正房房頂上安裝兩排共22塊單晶光伏電池板綽綽有余,如果分3排裝滿整個房頂的話,可以裝到40塊,小院南側和西側的平房頂上也能裝近10塊。也就是說,制約城市家庭的電池板安裝場地問題,在農村根本就不算個事。
農村家庭普遍用電少,劉福林家的電站多的時候一天能發電28千瓦時以上,即使是陰天也能發10千瓦時左右,平均每天發電22千瓦時左右,他自己才用不到3千瓦時,每天發的電大部分都賣給了電網。也就是說從第一天發電開始就賺錢了。
廣饒縣供電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劉福林家的光伏電站自2月18日并網發電到6月8日,已經累計發電1710千瓦時,他家只用了207千瓦時,剩余的1503千瓦時全部賣給了電網,按照每千瓦時0.4469元的上網電價,實際已通過賣電回收近700元。而他家自用的那207千瓦時電,如果換成用電網送的電,每千瓦時都要多掏0.1元。
“農民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電站簡單易行,沒有產權糾紛,而且農村很少有高樓大廈,建筑物對電池板的遮擋少,農村空氣好、透明度高,有利于提高電站的發電效率,所以在農村發展光伏發電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在光伏行業從業多年的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營銷總監劉建力認為。
低碳、環保、省錢,將來還能掙錢。劉福林在自家房頂上建起光伏電站后,四面八方前來參觀的絡繹不絕,本村的村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隨時可以來取經,但幾個月下來,看的多,動的少,為啥?按照劉福林 的說法,投資大,回收慢,是農民建設光伏電站的主要阻力。“我的這個電站花了3萬多元錢,這對農民來說不是個小數目,政府方面的補貼還沒拿到,賣給電網的電每千瓦時才4角多,收回來成本怎么也得10年左右。”作為山東省第一個建起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農民,劉福林特別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出臺優惠政策,比如出臺補貼政策,讓農民建得起電站,出臺電價補貼政策,讓上網電價再高一點,縮短投資回收周期。
“老劉家消息靈通,一般農民哪知道這些。”劉福林的鄰居劉福民說,老劉家的倆兒子都在電池板生產企業上班,不管是光伏產品的情況,還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分布式光伏并網優惠政策、將來國家可能出臺的扶持政策等“前沿信息”,老劉家都比絕大多數農民更了解、更熟悉。
并網類型三:居民小區
代表:煙臺鼎城2008小區。
優勢:開發商投資,與樓體一并規劃建設,規模較大。
劣勢:多數開發商的意識有待提高。
前景:有限看好,是解決城市光伏電站安裝場地問題的可行途徑。
5月22日10時15分,隨著煙臺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將電閘推合,煙臺鼎城2008小區樓頂上光伏電池板所發電力順利并入煙臺電網,標志著山東省首個小區光伏電站實現并網發電。
國網山東電力營銷部營業處處長李貴民表示,煙臺鼎城2008商住項目,是全省第一個申請應用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太陽能發電屋頂技術的示范工程,也是全省第十一批16個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中唯一一個BIPV項目,由小區開發商投資建設。
鼎城2008小區樓頂光伏電站,充分利用4棟25層高樓的樓頂,采用175瓦的單晶光伏電池板,單棟樓頂安裝72塊電池板、裝機面積93平方米,4棟樓樓頂共安裝了288塊電池板,總裝機面積372平方米,總投資145萬元。
小區開發商負責人表示:“如今全社會都在倡導節能環保,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在小區初建時就考慮到盡可能做到節能環保。利用樓頂建設光伏發電站,就是想用實際行動為環保事業盡力,這些天有不少企業來參觀咨詢光伏發電的事兒,大家都很看好。”據測算,煙臺鼎城2008小區光伏電站每天可發電約200千瓦時,年發電量在6.2萬千瓦時以上。按一戶居民每月家庭用電110千瓦時計算,大約可以滿足50戶居民全年的用電需求。光伏電池板壽命按照25年計算,該電站合計可節約標煤54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450噸。
煙臺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田民強告訴筆者,鼎城2008小區樓頂電站是全省首個 并網發電的小區光伏發電項目,具有顯著的零土地使用、零距離輸電、零排放發電的“三零”特性,對節約化石能源、保護環境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
并網類型四:蔬菜大棚
代表:青島即墨普東“太陽能小鎮”。
優勢:種菜發電相得益彰,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劣勢:一座大棚的建棚成本達17萬元,投入較大。
前景:看好,前景廣闊。
棚里種菜,棚頂發電,這兩年,青島市即墨普東中心社區興起一種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光伏大棚,既提高了蔬菜大棚的生產效率和效益,又能帶來額外的發電收入。
這種光伏大棚由專門的運營企業投資建設。與普通的蔬菜大棚不同,光伏大棚棚頂上覆蓋著一塊塊薄膜太陽能電池板,一座大棚就相當于一個200千瓦的發電站,一年能發電28萬千瓦時。在即墨市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除大棚生產自用外,多余的電力全部并入電網。
據即墨市供電公司經理孟昭平介紹,光伏大棚發的電除供棚內照明、灌溉、通風等所需外,多余的電全部賣給電網。光伏大棚的LED系統可在晚上利用白天發的電,給蔬菜提供光照,延長光照時間,縮短蔬菜的生長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
據光伏大棚運營企業負責人介紹,光伏大棚應用了多項現代農業技術,具有先進的滴灌、噴灌、通風系統等。大棚頂上覆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具有特殊的分光特性,能夠阻擋紫外線,而紅光和紅外光則能夠透過電池進入大棚,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又打亂了昆蟲的生長環境,起到物理防蟲的效果,不用噴灑農藥,保證生產的蔬菜是綠色無公害的,同時也減輕了菜農的勞動強度。
王淑強、于秀香夫婦是普東中心社區的普通農民,去年他倆從自家農田“退休”后,來到村里的光伏大棚重新“上崗”,每天的工作主要是采摘蔬菜、查看和操作設備。
干活比以前輕松了,收入還相當可觀。“在這兒干活,一個人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王淑強介紹說。
對于光伏大棚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于秀香老人很滿足:“不光大棚上裝了電池板,新規劃的小區房子也能裝,咱們農民生產生活都用上了太陽能,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與其他的太陽能發電項目相比,利用蔬菜大棚進行光伏發電,既不改變耕地的性質,還能通過提高土地的空間利用率提高效益。當地的太陽能企業已與即墨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由政府提供土地支持,企業出資金、技術,把原普東鎮的48個行政村規劃建設為10個新型農村社區,在每個社區建設500~1000畝光伏大棚,全部建成后,將形成相當可觀的棚頂光伏發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