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熱值煤發電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為主要燃料,在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產煤大省境內堆積了大量低熱值煤,僅山西就超過10億噸。
截至目前,獲得項目核準權的只有山西一家。
按山西規劃,將在晉北、晉中和晉東三大煤電基地,依托大型洗煤廠(群)規劃建設低熱值煤電廠。目前,境內各市正加快推進項目申報工作,爭取更多項目落戶本地。
五大電力駐山西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1920萬千瓦低熱值發電項目基本分配完畢,部分項目配置給本地煤炭企業,其他指標在五大電力之間爭奪激烈。
“發電企業對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申報態度積極,這也是電力企業與煤炭企業簽訂長期合同的籌碼。簽訂煤電互保協議的電力企業,山西省政府將在資源配置、項目核準上給予大力支持。”上述負責人說。
此前,中央五大電力集團與山西省內七大煤炭企業簽署中長期煤炭購銷協議,以支持山西本地煤炭產業發展。其中,華電與七大煤企均簽訂協議。
本報記者了解,在簽訂煤電互保協議后,各發電集團都在內部安排落實煤炭購銷合同,確保中長協合同真實有效,執行到位。
顯然,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是山西省政府推動煤炭、電力深度合作的一個籌碼。在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地方稅收銳減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出手救市非常普遍。
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行業利潤69.1億元,同比減少127.97億元,下降64.94%;上繳稅費649.16億元,同比減少65.87億元,下降9.21%。
簽訂煤電長協合同或許可以緩解山西煤炭行業一時的危機,但是,也可能埋下電力過剩的種子。
一位熟悉山西市場專家分析:“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山西用電量增長空間很小,7月用電負增長。以山西大唐運城電廠為例,因用電量下降發電小時數減少,全年實現5000小時都很困難。如果大批上馬低熱值煤電廠,發電指標僧多粥少,電廠經營環境會更惡劣。”
上述專家認為,2009年山西實施煤炭兼并重組,從某種意義上造成今天的煤炭產能過剩;當前山西掀起電力建設新高潮,要警惕3-5年后造成電力產能過剩。
近年來,山西積極實施“輸煤變輸電”的能源戰略。規劃到2015年電力裝機0.8-1.0億千瓦,自用裝機容量5500萬千瓦,外送裝機容量4500萬千瓦,新增裝機主要用于外送。
但晉電外送短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晉電外送通道能力已趨于飽和,二是外送市場山東、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地用電增幅大幅放緩。
低熱值煤發電的另一個爭議是,相比原煤,高硫高灰的低熱值煤造成的環境污染如何治理,在環境壓力下,京津冀、華東大部分地區均出臺了停止新增燃煤發電項目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