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底,中國出臺新的光伏電價政策,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成本將中國分為三類太陽能地區,地面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0.9、0.95、1元/千瓦時;此外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為了保障光伏電價補貼的發放,中國發改委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從0.8分/千瓦時提升至1.5分/千瓦時。新政策的出臺立刻改變了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策略。
大型地面電站——圈資源+搶裝
此次新的政策從四類資源區簡化為三類資源區,西藏地區電價補貼單獨制定。
Ⅰ類資源區:0.9元/千瓦時;地區包括寧夏,青海海西,甘肅(嘉峪關、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瑪依),內蒙古(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除外);Ⅱ類資源區:0.95元/千瓦時;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云南,內蒙古的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河北的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山西的大同、朔州、忻州,陜西的榆林、延安,以及青海、甘肅、新疆除Ⅰ類外其他地區;Ⅲ類資源區:1元/千瓦時;除Ⅰ類、Ⅱ類資源區以外的其他地區。
這意味著除了Ⅲ類資源區外的其他地區都將有0.05—0.1元/千瓦時的下調。從而使得Ⅰ、Ⅱ類資源區的大部分核準項目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并網才能不受電價調整的影響。在新疆、甘肅、青海、內蒙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搶裝。據PV-Tech記者了解,新疆的一個項目在9月初仍然沒有拿到完備的手續,但如果按部就班去實施,在年底前必然并不了網。而即使拋開不完備的手續立刻施工,這座20MW的電站仍然難以在今年底全部建成,“但至少可以并網發電”,該項目的負責人仍有信心拿到1元/千瓦時的電價。
在秋冬的搶裝過程中,如何保證施工質量成為了新的難題。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來建設電站,從設計到設備材料供應,都有大的隱患。一家在新疆搶著建設電站的業主正為選擇水泥樁還是螺旋樁而發愁——水泥樁建設周期長,寒冷的天氣施工難度大;螺旋樁可以加快工期,但供貨周期緊,螺旋樁的防腐或許達不到要求,已經有西部的業主反映螺旋樁在數年后出現腐蝕情況。
相比于西部電站的搶裝,在東部Ⅲ類資源區中正上演圈地熱潮。山東、江蘇北部、河南、河北等地已經有大量大大小小的企業圈地申報項目。順風光電正計劃招募200名電站開發人員,這家正迅速擴張電站資產的民營上市企業給這些開發人員的工資并不高,但允諾這些員工在項目獲批后將對項目有一定的自主把控權。順風光電對項目的資本金投資收益率的要求為20%。
另一家過去幾年迅速擴張的民營企業漢能控股也計劃招募數百人開發地面和分布式光伏項目。這家市值越來越高、對供應商、政府以及銀行的欠款也越來越高的“雄心”企業不再指望能賣出多少組件,他們更依賴能建設多少電站。漢能雖然沒在組件銷售上賺多少錢,但卻在電站項目權出售上收獲了一筆。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打著央企的旗號在地方圈地,他們宣稱電站建好后將賣給這些央企,中電投、中廣核太陽能、大唐新能源、三峽新能源等都成為了獲得地方政府信任的有利旗號。事實上,已經有多家企業已經把開發的電站與央企簽署了轉讓協議。
新的政策中明確了光伏電價補貼期限原則上為20年。雖然這種說法中帶有“原則上”,但比之前為做任何說明有了實質的進步。這也為電站開發商和投資者提供了更明確計算收益的條件。
分布式前景的問號
中國能源局更看重分布式項目在中東部地區的發展。在新的電價政策中,發改委價格司也同意將電價補貼定為0.42元/千瓦時,相比此前電價征求意見稿的0.35元/千瓦時提升了7分錢,這對項目的收益有重要的推動。
發改委價格司曾向多家涉及光伏發電的央企發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方式選擇”的文件,征求企業對分布式補貼機制的意見。這份文件提出了兩個補貼機制:全電量補貼和全額收購。全電量補貼是對光伏發電的全部發電量按統一標準補貼,發電量先自用,多余的電力按照當地脫硫燃煤發電標桿電價收購;全額收購是指全部發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上網電價全額收購。相關部門給出了幾個原則:補貼額度最低原則,平均單位電量補貼額度應該盡量低,最大補貼額度不超過西部光伏電站補貼額度;最大節能效果,盡量自發自用,特別在電網高峰時段多使用光伏發電量;促進技術創新,有利于微電網、儲能技術、多元化分布式能源的發展;鼓勵投資經營,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以使項目更容易獲得融資;符合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便于管理監管,有利于電力監管機構對并網運行、補貼資金撥付的監管;便于與其他政策銜接,如節能減排和其他相關光伏政策,特別是國務院《若干意見》的政策。
最終,發改委價格司認為全電量補貼最大的優點是單位電量國家補貼額度小,有利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政策銜接,缺點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結算有風險,但可以通過政策措施給予保障。而全額收購的方案在電費結算上有較高的保障率,缺點是單位電量國家補貼額度大。最終,發改委價格司建議采用全電量補貼。事實上,在最終發布的分布式電價補貼政策中,采用了全電量補貼的方案。
國家能源局為了推動分布式光伏項目的迅速擴大,推出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實施方案》幫助了18個示范區在2013年啟動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建設。示范區的分布式項目與普通的示范區項目在補貼上并無差別,所以有業內人士疑慮為何要做示范區。示范區的優勢在于通過地方政府協調調動一批屋頂資源,通過一個業主的方式便于管理。但PV-Tech記者從側面了解到,示范區的項目相比于普通分布式項目在獲得補貼上擁有優先權。由于可再生能源基金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嚴重的虧空,即使此次可再生能源電力附件上調近一倍,光伏項目也仍然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及時的補貼款。而示范區的項目有可能在補貼發放上擁有優先權。
事實上,在本刊截稿之前,多個示范區的業主在推動項目建設上已經丟失了當時申報項目的積極性。如山東泰安示范區的業主泰安加華電力器材有限公司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出資來建設,而泰安市相關部門正推進第三方的合作,他們試圖引入資本實力雄厚的央企來墊資建設項目。寧波示范區的股東之一東方日升新能源正計劃將其持有的10%股份轉讓給合作的央企,對這家組件企業來說,賣出設備是最大的目的。而剛成立不久的遠方動力憑借其強大的幕后關系在競爭激烈的北京示范區中拔得頭籌后,也無力投資,他們已經向外界放出風聲試圖轉讓其中的部分項目權。獲得深圳示范區項目的招商新能源更是以“資本運作”著稱,雖然通過資本運作上市,但其數百兆瓦電站的收購協議仍然只是紙面操作,這家所謂央企背景的資本運作高手依賴其股東之一中利科技的擔保獲得貸款而收購中利科技的嘉峪關電站。
分布式項目能否如愿得到大規模的推動,也并不是國家能源局推出優厚的政策這一項就可以解決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隨后也制定了針對分布式光伏項目的金融政策,優惠的利率、最長達15年的貸款、相應的短期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等多元化的信貸產品等都將為項目實施解決部分資金難題。
分布式光伏項目的規模能做到多大,或許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的感受將會反映出來。
在通過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項目實現今年10GW目標的過程中,硅片、電池、組件廠家是顯著的受益方之一。目前,要想買到A片的組件,已經很難以低于4.15元/瓦的價格買到組件了,并且組件廠商對預付款的要求也已經達到70%甚至全款,而英利、尚德、天合光能、晶科等一線廠家的優質產品要賣到4.3元/瓦以上,而這種情況在去年是難以預料到的。即使是B片——這種質量難以獲得保障的組件,售價也要超過3.9元/千瓦時。組件廠商經歷了2年的透支后,很難再去以低姿態面對客戶了。
毋庸置疑,新的電價政策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了信心和憧憬,更多的政策細則也會陸續頒布。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中小企業或許會找到新的壯大的市場機遇,而傳統的優勢企業也會因為把握不住機遇而丟掉盈利空間。一句名言仍然適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