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標準缺失相同,用戶在認識方面對鋁合金電線電纜存在的“偏見”也成為其市場推廣方面的一大“致命傷”。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銅導體電纜在用戶心中已根深蒂固,目前在市場上推廣相關鋁產品阻力確實很大。更有業內專家直言不諱地表示:“用戶就是硬道理!如果沒有這一條,其他優點都可以被抹殺。說實話,現在鋁導體電纜市場并沒有打開,用戶不愿意接受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原因。”
據悉,鋁導體電纜在西歐、北歐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被廣泛采用,其中,美國和法國的輸電線路使用量達80%,日本也已達50%,東南亞各國的使用量在逐年激增,而對比來說,我國目前的應用量尚不足1%,差距明顯。
盡管鋁合金電線電纜在推廣過程中,不被用戶所認知,但業內人士還是對鋁導體電纜的前景持樂觀態度。正如黃崇祺院士所說:“電纜工業‘以鋁節銅’是國際性的趨向,其進程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只能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們習慣認識的改變而漸進式地發展。”
鋁導體電纜應用“禁區”
鋁導體電纜在北美的應用不能照搬到中國。北美住宅多為聯排和獨立住宅,供電干線敷設在建筑物外面;有些工業設施、公共場所局部使用鋁導體電纜是因為國外電氣施工及維護水平較高,保障條件較充分。據美國消防協會NFPA人士反饋,工程師基于安全的考慮,會傾向于使用銅纜作為人口密集的高層建筑的豎井供電干線。
16mm2以下的線纜不主張采用鋁導體電纜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與國際組織IEEE的技術人員曾就鋁導體電纜的應用問題在上海舉辦過一次論壇,會上得出的結論為:16mm2以下的線纜,因機械強度的問題主張用銅導體。因鋁導體的重量小于銅導體,所以對于較大的截面,鋁導體優勢較為明顯。
重要場所不宜應用鋁合金電纜
在絕大多數普通建筑,例如工廠、住宅、商業建筑、學校、市政民用工程等領域,鋁導體電纜完全可以取代銅纜來使用。而在一些重要場所、特殊場所,例如城市供電主干線路、大型電廠電站、重污染環境、不易維修的環境下,鋁導體電纜并非是最佳選擇。這些場所突出供電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供電穩定性要求非常高,這種情況下,原本在普通場所不存在的鋁導體電纜風險性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因此推薦使用安全性更高的銅纜作為第一選擇。
鋁導體材料不適宜作耐火電纜的導體
在GB噸19216.11-2003中規定,火焰條件下,試驗裝置、火焰溫度不低于750℃的單獨供火,而鋁的熔融溫度為660℃鋁合金的熔點比純鋁要低些,而銅的熔融溫度可達1080℃,實際火災時,火災現場最高溫度均在1000℃左右。因此,鋁導體材料不適宜用作耐火電纜的導體。
銅資源“日漸消瘦”鋁資源“財大氣粗”
從現實情況看,我國發展鋁導體電纜具有非常有利的現實條件。
國家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儲量數據庫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949~2007年,國內累計查明銅資源儲量8972萬噸,約占全球的6%。1985~2000年,查明資源銅儲量增長緩慢,15年間增加了約1000萬噸,與此同時,銅礦品位低,平均品位只有0.87。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我國鋁資源礦產卻極其豐富。據“中國鋁土礦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介紹,我國是世界十大鋁土礦資源國之一,保有資源儲量25.03億噸。
國內電線電纜工業的用銅總量由2000年的180萬噸增長至2012年的510萬噸,平均每年增長約15.3%,遠超過GDP的增長。各大類電線電纜用銅量所占比例前三項分別為電力電纜34%、電氣裝備線31%、繞組線25%。
伴隨著國內用銅量的不斷增長、國內銅資源缺乏,再生銅的回收利用彌補了國內市場對銅的需求,再生銅用量也逐年增加。2009年國內再生銅用量為200萬噸;2010年國內再生銅產量占原生銅產量比例約為30%。隨著用銅量的增加,再生銅產業的比重會逐步上升。國內廢雜銅的前處理和精煉因缺少完善的三廢處理及監督,污染嚴重,環境代價沉重。
而與此同時,我國卻是鋁資源大國,這對電線電纜行業發展來說是一大先天優勢。據悉,國內電線電纜工業的用鋁量由2000年的約60萬噸發展至2012年的約230萬噸,平均每年約增長23.6%,遠超過GDP的增長。
2012年,架空線用鋁量約為180萬噸,占國內電纜工業總用鋁量的比例為78.2%。2008年,電力電纜用鋁量約為18.2萬噸電力電纜用銅量約為136萬噸。電力電纜中各類電纜用鋁量所占比例如下:絕緣架空電纜51.7%、低壓電纜28.1%、中亞電纜19.8%、高壓電纜0.4%。綜合我國銅、鋁資源的儲量情況,我國發展鋁導體電纜具有更積極的現實意義。
莫讓產能過剩悲劇重演
目前對于電纜企業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如若要問,這是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恐怕會有很多人默默地點頭。
雖然沒有準確的官方統計數據,但1萬家企業的生產規模已得到了很多圈內人的認可。1萬家企業,行業產值規模超過萬億元大關!聽上去這是饒有規模的一個行業,然而殊不知里面卻夾雜著多少良莠不齊的企業。國家質檢總局曾于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對電纜行業進行了全國聯動抽檢以及調研,同年11月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電纜行業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低端產品上,平均投入研發經費尚不足銷售額的1%;電纜行業國有及規模以上企業約5000家,然而大型企業只有19家,這19家大型企業只占全國11.7%的市場份額,近97%是中小企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電線電纜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中低端市場競爭趨于惡化,利潤極其微薄。
在2013年8月底剛剛公布的“2013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前200名企業中沒有任何一家電纜公司入圍。
雖然上述兩個結果令人們驚訝,但據了解,行業對上述結果卻并不表示意外。電纜圈兒的人無人不曉:雖然每年都在吵嚷著行業洗牌,可是新企業依舊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雖然每次都在談產品升級,然而“非標”產品質量低于國家標準的產品卻依然可以“橫行霸道”。畢竟面對一個如此龐大的行業,監管機構的力量不過是杯水車薪。
由此不難發現,競爭力弱、整體實力不強,這是電纜行業的整體寫照,因此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下,產品結構調整、行業轉型升級是行業面對的必然結果。
鋁導體電纜行門檻不高、未來需求量卻巨大,若國家標準出臺,市場或將呈現幾何倍的增長,對于處于一個經濟結構調整的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多么振奮人心的消息。但這也可能是一個充滿悲傷的故事。因為在電纜行業實在充斥著太多蜂擁而上的過往,而他們帶來的卻是更多的心酸。以立塔為例,2008年時全球共有立塔39座,其中我國有26座,當時我國擁有的立塔數量就占到了全球立塔總數的2/3。2010年時,全國立塔總數增加到了52座,而到2013年更是達到了78座。中國立塔數量的增長速度令人驚訝!
在這78座立塔中,由于部分立塔里有2條生產線,因此,全國總計有100條VCV立塔交聯生產線。這100條生產線年產量在3萬千米左右,而據估算,這是世界用量的1.5倍,也是中國高壓電纜用量的3倍。
驚人的發展速度下卻是令人痛心的浪費。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再次強調:“一窩蜂”的結局,絕不是皆大歡喜,而只能是資產閑置。光明的未來最后也只隕落為明日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