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起,歐盟委員會對未參與“價格承諾”的中國太陽能板生產商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短短的74天之后,2014年2月14日,中國光伏產業又一次迎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從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將鑄錠、硅片、電池、組件等全部光伏產品納入調查范圍,涉及了光伏的全產業鏈,若最終“雙反”實施,基本上意味著中國光伏喪失美國市場。我們不僅要問,中國光伏產業“雙反”何時休?
“擠掉過剩產能”、“加速行業洗牌”,去年歐盟“雙反”期間,中國輿論界一直在尋找“雙反”給產業帶來的正面效應。所謂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光伏行業陷入困境,很大一部分是因產業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造成的,歐盟的“雙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這一進程。有些專家認為,去年尚德的兼并重組帶來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行業整合升級。
拋開各種冠冕堂皇的說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基本處于“裸泳”的事實。雖然中國有關部門與相關組織多次率團緊急出動,就價格承諾等各項問題進行磋商,然而卻難以改變中國企業的又一次“被迫讓步”的最終結局,也難以改變中國不少中小型企業“告別”國外市場,導致大量光伏企業“倒閉潮”結局。
早在2011年11月,美國就首次發起“雙反”調查,后于2012年裁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直接導致2012年中國光伏產品對美歐出口量大較2011年分別下降約30%和45%。令人諷刺的是,2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兩國就啟動智能電網合作領域實施計劃達成一致。同一天,屬于智能電網領域的光伏產業,迎來了第二次中美貿易摩擦,國內已經出現要求中國光伏企業“海外設廠”的解決方案。新的“倒逼機制”能否拯救中國光伏產業,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并以最大善意期盼這些光伏企業能夠挺過如今“倒春寒”,見到2014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