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本應該是一個“六六大順”的日子,但歐盟卻要從這一天開始,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實質性啟動“雙反”,許多人的心情也很難“大順”起來。2013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在中歐雙方經貿關系日益緊密的時代,歐盟在對華光伏案上所采取“雙反”做法,只是考慮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而早已將互利的一面拋到九霄云外了。如果歐盟一意孤行下去,無異于主動挑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戰,而貿易戰對中歐雙方都沒有好處。正如李克強總理5月24日在瑞士蘇黎世所闡述的那樣,光伏案對中國相關產業、企業和就業將造成嚴重損害,同時也會損害歐洲用戶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目前來看,并不是中國的光伏產業不想和氣生財,而是歐盟不想給中國光伏產業“和氣”的機會。據報道,在歐盟做出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之前不久,中國方面主動與歐盟就光伏案進行溝通,顯示出了解決問題的足夠誠意,但歐盟方面卻表現出帶有傲慢的固執己見。事實上,就近來歐盟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指控而言,不能被簡單理解為“搶飯碗”之爭,其背后反映出歐盟對貿易爭端的輸贏要比實際利益的輸贏更要看重,對中國光伏產業表現出的“火氣”自然要大于“和氣”。
既然歐盟在光伏案上不懂得或者說不屑與中方“和為貴”,那么,有必要讓歐盟國家搞清楚光伏案“和為貴”背后中歐互利合作關系發展過程中究竟“何為貴”?
如果僅就光伏來談光伏,即使站在歐盟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雙反”也不是明智之舉。事實上,雖然對中國產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可以為歐盟國家“搶”來一些就業機會,但歐盟國家因此而喪失的就業機會更多,甚至有人評估,歐盟每爭取到1個就業崗位,其代價是丟失5個就業崗位。況且,如果中國光伏產業倒掉,作為上游產業,歐洲向中國出口多晶硅貿易必然受到劇烈沖擊。事實上,2012年年末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多晶硅進行“雙反”就已經讓歐盟感到壓力。由此不難理解,現在為什么歐盟內部很多人胳膊肘朝外,反而為中國的光伏產業說話。
然而,如果跳出光伏看光伏,隨著歐盟“如愿”從6月6日對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甚至不排除從單一征收反傾銷稅延伸到同時征收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發展中歐經貿關系的基礎就會松動。近些年來,中歐雙邊貿易摩擦不斷,從鞋類到數據卡,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對中國走向貿易大國的進程帶來拖累。如果這一次歐盟針對中國產光伏產品“雙反”生效,再疊加上歐盟對中國產通信設備進行“雙反”與對中國征收航空碳排放稅,無異于在中國向貿易強國跨越的道路上橫放“攔路石”。
如果中歐發展經貿關系的互利基礎因光伏案而松動,那么,歐盟也未必有好果子吃。目前來看,來自中國的需求對歐盟經濟發展的作用很明顯,除了汽車、葡萄酒、精密儀器、飛機、通訊設備等貨物貿易機會外,中國近年來上馬的許多大項目也在不同程度上讓歐盟國家“沾光”。不過,就在歐盟宣布對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同時,中國政府“恰巧”也啟動了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歐盟方面認為,這是貿易報復行為。事實上,中國政府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雙反”調查并不是“信手拈來”的,而是事出有因、事出有據的。告歐盟葡萄酒存在不公平貿易的并不是光伏企業,而是葡萄酒企業。如果無憑無據,中國的政府部門也是無法立案的。如果對歐盟在葡萄酒領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此無動于衷,不僅有悖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的褻瀆。不過,即使歐盟在葡萄酒領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解決的辦法也不一定都是進行“雙方”調查,有些問題還是可以談的。現在,由于歐盟方面在光伏問題上做得太“絕”,中歐雙方良好的合作氣氛受到嚴重損害,對歐盟國家葡萄酒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中國方面也只能夠“公事公辦”了。從中國角度來看,中國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方”與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方”雖無嚴格意義上的因果關系,但卻有共同的貿易環境。
在謀求歐洲經濟早日擺脫歐債危機困擾的當下,歐盟最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徹底放棄對中國光伏產業“挑刺”,有話好好談。即使歐盟內部對是否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存在分歧,至少也應當有一個程度和范圍上的節制。現在看來,歐盟不僅沒有表現出適可而止,甚至對來自中國光伏產業的合理訴求都懶得聽。可以說,歐盟的做法的確說不上聰明,只沉溺于“損人不利己”,卻不知道“和為貴”。
上面的話雖然最應該對歐盟說,但我們也該進行反思。近些年來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的確很快,但其中不少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現階段,中國的光伏產能已經遠遠大于全球需求量。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貿易摩擦也是大概率事件,至少有“瓜田李下”之嫌。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中歐雙方的光伏爭端結果如何,中國的光伏產業也都需要調整發展戰略。例如,可以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光伏產業在海外的投資規模,使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也為其他國家帶來機會。事實上,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準的15個大型海外投資項目中,就有3個項目涉及到在歐盟國家進行光伏領域投資,而這些項目不僅有助于中國的光伏產業在歐盟國家落地,而且也為這些歐盟國家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看到中歐之間的這些“何為貴”,中歐雙方在光伏上的“和為貴”才能夠最終可期待。
發展國內市場也是保護國內光伏產業的最為便捷有效的途徑。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支持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國六條”措施,其中包括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等“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支持手段。應當看到,支持國內光伏市場發展,并不僅僅是因為向歐美出口光伏產品受阻而不得不“出口轉內銷”,而是立足于充分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資源,站在擴大內需層面上的戰略布局調整。事實上,只有吃好“窩邊草”,我國的光伏產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過程中才能夠有更大的話語權,最終為中歐雙方在光伏“雙反”案上的“和為貴”創造良好條件。
在對華光伏進行“雙反”這件事上,無論是就光伏談光伏“算小賬”,還是跳出光伏談光伏“算大帳”,“何為貴”都一清二楚,都是“和為貴”。有報道說,德古赫特在6月21日同中國方面會見后表示:“中歐之間已經達成了在廣泛意義之下解決光伏太陽能板糾紛的框架,然而需繼續就細節磋商。”對歐盟來說,只看到中歐的“何為貴”才能看到光伏的“和為貴”,但愿這回歐盟是真明白,而不是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