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政府作了工作報告,李克強在不同場合均有表態:要推動民營資本順利有效地進入金融、能源、鐵路等領域,還要對社會領域的相關改革進行推進,促進社會資本的縱向流動。下午,政協小組會議第二天,經濟組討論開始涉及國民根本。對于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利好政策,有委員認為,這是政策“玻璃門”——看得見卻進不去。
國家電網近日召開了2014年工作會議,計劃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35億元,其中電網投資為3815億元。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投資規模遠超市場預期,2014年將是電網設備投資的大年,重大利好于電網設備板塊。在此大好形勢下,民營資本能否進入這一領域分得幾片面包呢?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鐘俊。
虧損太高民企“可望不可即”“我們一直對新能源竭力支持,對于民營資本準入從來都是放開的,但是民營企業不愿意進來,我們也沒辦法。”鐘俊這樣說。
鐘俊介紹,電網國營已久,本身性質決定了社會性服務的特征。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我們南方電網的主營業務,每年光給農村補貼就補80%~90%,這個項目缺口就虧損大約70-80億元。企業是利益驅動型,如果賠錢的話,他們肯定不會進來。”記者從他口中得知,早年也有民營企業試圖進入發電領域,但后來都紛紛退出,因為煤價太高,虧損實在厲害。
“很多人不明白,電網其實是微利的,企業核算時候是整體核算。所以無法全領域放開資本進入。我們5000多億元資產,利潤只有100多億元。”鐘俊說,“國家電網的確沒有賠錢過,但所謂盈利700多億元,利潤都是在其他企業,我們的主營業務是不賺錢的。再加上很多改造項目,比如西電東送的重點項目,還有你在一座城市里看到的各種高低壓電力輸送設備,地面上的只有50%,一半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多重壁壘民資利益無保障
關于電力改革,業界一直有一個“慘案”在坊間流傳。一個由國家八部委批準實施的中俄電力合作項目——黑河市俄電工業園區,曾經一度通過專署供電區開放供電市場的黑河模式,為民間資本進入電力市場找到了突破口和立足點,作為電力改革破冰之旅的民企供電服務,一度讓這個園區名聲大噪。先后有浙江寧波合盛集團、浙江新安化工集團、香港中國天集團等一批高耗電企業,紛紛進駐這個價格低廉的專署供電區,總投資逾40億元。后來卻由于民營企業供電業務被迫被國有電力企業收購,邊貿俄電價格優勢喪失,園區多家高耗電企業陷入虧損或停產狀態,數十億元投資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當然,這只是民營資本進入電力的個別“滑鐵盧案例”,整個輿論和政策大環境,還是鼓勵民資進入。早在2012年6月19日,國家電監會就發布《加強電力監管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電力的實施意見》,鼓勵扶持民間資本進入電力行業。業界認為,現在電力行業壟斷程度高,尤其是輸配電方面,成本利潤均不透明,引進民營資本將會在配電段形成資源的大規模整合。
但是一紙文件,真正作用幾何?資本逐利的本質決定,吸引民營資本,關鍵需要有回報。因為民企虧損不起,沒有利潤保障,根本無法進入壟斷行業。
電監會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電價并沒有市場化,在政府定價的前提下,鼓勵民資進入電力行業只是一扇“看上去很美”的“透明門”,看得到卻走不進,何況民營和國有電力企業競爭,即使在投資平臺上,現階段依然還不很公平。
國家電網技術部門一位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國家不把配電環節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電網存在很大困難。因為電力是不可儲存商品,對技術性、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很強,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干。
鐘俊也為記者介紹,電力行業主要包括發電、輸電、變配電、售電等幾個環節,技術操作非常復雜,并不是誰都能參與的。
還有責任分配問題。早在2013年,鐘俊在兩會討論中就表示,大部制之后,核心考慮是如何實現權力和責任的平衡。拿電力審批而言,發改委的權力很大,包括定價權、批準權、核準權等。但如果缺電了,發改委沒有責任,因為“地方政府發展太慢,電力企業發展不夠快”,如果電力過剩了,也沒有責任,他會審批“你重復建設太多,發電太快”,所以“責任和權力不對等是將來最可怕的問題”。
民企準入何時打破“隱形門”
2013年11月下旬,國家能源局會同全國工商聯召開座談會,在直接聽取電力、新能源、煤化工和石油天然氣等領域有關民營企業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國家能源局落實民間投資政策工作方案》,支持民營企業投資建設分布式新能源及小水電項目等20項工作任務,并明確了任務分工和時間表。
追蹤落實方案,記者發現,民資更加青睞小水電、新能源的投資。“這也是民企投資最多、最容易進入的領域。”鐘俊說。在發電行業,核電規模大要求高,火電則是“誰進來誰虧損”,對比看來,水電準入易,新能源有補貼交易,所以更容易吸引民資。分析已經參與到電力行業的民營資本,或企業獨資或參股形式,目前相關企業的經營狀況卻都“普遍很一般”。
浙江省涉及電力行業的民營企業并不少,最熱的時候一度達到3000多家,行業占比在95%以上。但如今面對總理信心滿滿的“鼓勵民資進入壟斷行業”,如今的浙商對于電力行業進行投資卻表示“興趣一般”。
一位在80年代投資過一家小水電廠的民企老板對記者說:“那陣子小水電就是看天吃飯,每年的發電量有限。成本雖然比較低,收益卻有限。如今鼓勵民資,但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電力,電價這么低,定價又不是我們能參與的事,只能辜負總理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