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開工一批核電項目”,并力推核電設備走出去。全國兩會期間,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廣核董事長賀禹發起,11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早日實現核電“強國夢”》的提案。
日前,上證報記者專訪了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作為聯名提案的發起人之一,他表示出對開拓海外市場的樂觀預期,也表明了對核電出口停止技術路線之爭、盡快開工依托工程的期待。他同時透露,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相關部委正在研究協調核電企業走出去的規則。
國內市場容量有限 走出去是必然
上證報:核能是清潔能源,現在普遍認為發展核能是治理霧霾、保障能源供應的最佳路徑之一,也有人擔心核能安全性能否有效監管。您怎么看?
王計:現在要求煤電比例降下來;清潔能源一窩蜂投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可利用水利資源已經不多了,能規模開發的大型水電站已經基本開發。未來能力往哪釋放?核電是穩定的能快速上規模的清潔能源,我認為核電是最佳路徑。
上證報:我們正在重新思考核電之路,能源局2014年工作規劃包括本次的政府工作報告,種種跡象表明了核電發展加速。核電行業能否走出去,您怎么看?
王計: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現在近3個月的時間,我連續三次從李總理那聽到中國裝備走出去,高端裝備走向世界,要世界接受中國核電,感到很受鼓舞。國內市場容量是有限的,走出去是必然選擇。
我們已經進入了歐洲、白俄羅斯、波黑等地,國際業務占集團業務約20%。我們做過一個統計,由東方電氣制造的,在世界上運行的裝備有6000萬千瓦,僅印度投運和在建的就有4000萬千瓦,占印度裝機總量的10%,給印尼提供的裝備占印尼裝機總量的15%。這說明中國能源裝備企業走向世界的條件是具備的。盡快開工海外項目
上證報:在核電“出海”過程中,國內三大核電巨頭往往聯手國外企業同場競標,競爭多于合作。你們這次兩會期間也提交了相關的提案,能否具體談一下。
王計:國內市場空間有限,惡性競爭最終損害的是民族企業。目前政府正在研究規則,我認為政府在制定市場次序和規則,對企業走出去進行約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能源裝備工業不是封閉完成的,水平和成長過程需要國家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東方電氣700度的超超臨界,節能降耗,提高性能水平為什么做起來很難,因為與之相適應的材料工業跟不上,成臺套設備生產需要先進的產品相配套。某個領域或企業不可能異軍突起,我們也期待與專業廠家互動推進超超臨界發展。
上證報:中核的ACP1000,中廣核的ACPR1000和國核技的CAP1400,還有華龍一號,您更看好哪一個技術路線?
王計:對我們裝備企業來說,選擇哪條路不是關鍵,不管是AP1000,還是EPR不同的技術路線東方電氣都有覆蓋,重要的是趕快定下來。目前我們手上的項目足夠2014年滿負荷開工,2015、2016年甚至更遠還看不到未來,因為核電項目從批準、開工建設到投運需要好幾年時間,所以我們現在很著急。
上證報:現在提倡核電走出,更多是核電成套設備和電站的技術走出去,公司有沒有考慮海外并購擴張,從設備輸出轉向資本輸出?
王計:通常到國外擴張有兩個目的,一是擴大能量,二是消滅競爭對手。第一個目標,五年以前來談我們還有擴產的需求,而現在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裝備行業已經有過剩趨勢。第二點,海外并購通常受到當地法律限制。事實上,我們談過很多企業,最后都與我們目的相悖,想利用國外的技術但受歐盟法令保護。國外政府的態度是歡迎投資,但技術不能應用到合資企業,這就沒價值。(記者 姜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