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說:“第一是參與感!第二是參與感!第三還是參與感!”
創業4年,在業界的爭議聲中成長的小米,被解讀為“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企業的游戲規則”。
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掀起了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熱潮,但它的商業模式不靠硬件,而是靠服務賺錢;定位發燒友手機并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而每年它的身價都在“三級跳”,從2.5億美元到現在的百億美元估值。截至目前,創業4年的小米已經實現超過600億元的營收。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表示,小米的成功最重要的是遇到了一個“臺風口”,而這個“臺風口”就是一頭豬都能飛得起來的“臺風口”。
如果把小米比作站在風口的豬,行業大勢是“臺風”,用戶的參與則讓這股“臺風”變成了“超級臺風”。
而在這背后,是因為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決策心理在這幾十年“變天了”。用戶購買一件商品,從最早的功能式消費,到后來的品牌式消費,到近年流行起來的體驗式消費,而小米發現和正參與其中的則是“參與式消費”。
不花一分錢打開市場
幾乎是一夜之間,傳統企業不得不趕趟取經“互聯網思維”,而談到當初小米選擇新媒體營銷,黎萬強昨日對坦言,這是“被逼出來的”。
小米創業初期,黎萬強帶隊啟動小米第一個項目MIUI時,雷軍曾問他,“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錢做到100萬用戶?”
不花錢怎么能拉到用戶?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論壇里做口碑。重壓之下,黎萬強帶領團隊泡論壇、灌水、發廣告、“人肉”尋找資深用戶,并從中選出100個作為超級用戶,參與MIUI的設計、研發和反饋。這100人成為了MIUI最早的一批“米粉”。
而當小米啟動手機項目時,黎萬強做了一個3000萬元的營銷計劃,結果當面就被雷軍“拍死了”。
雷軍說:“阿黎,你做MIUI的時候沒花一分錢,做手機是不是也能這樣?我們能不能繼續不花一分錢去打開市場?”
“當雷軍講不花一分錢的時候,我總覺得這是個智力題。”黎萬強笑著調侃道。
做MIUI系統,用戶是不花錢就可以使用的,而做手機,用戶是要花錢購買的。黎萬強回憶,“那時候,我心里也會打個問號:手機是2000塊的東西,如果你不花一點廣告費,就讓用戶來買單,真的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