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內建于iPhone5s、iPadAir、iPadmini二代的Apple(蘋果)M7動作處理器,也是一顆MCU,在做健康計步等應用時,主CPU就可進入省電模式,交給MCU來處理,以提升整體電池續航力。
由于兩大MCU廠商退出8位元市場,如今采用8位元MCU指令集的主要推手,仍有Atmel(愛特梅爾)的AVR8與Microchip的PIC架構,而采用8051相容指令集的廠商。
除了上述兩家,還有AnalogDevice(亞德諾)、Cypress(賽普拉斯)、Freescale(飛思卡爾)、盛群(Holtek)、Infineon(英飛凌)、Intel(英特爾)、Maxim(美信)、新唐(nuvoTon)、NXP(恩智浦)、SiliconLabs(芯科實驗室)、ST(意法半導體)、新茂(SyncMOS)、TI(德儀器)、Zilog等廠商。
在32位元市場部份,幾乎所有MCU廠商都有推出自己的產品,包含采用自己專屬指令集的產品(如AtmelAVR32、MicrochipPIC32、FreescaleMPC5xxPowerPC、ImaginationMIPS32等等),以及采用ARMCortex-M家族(包含Cortex-M0/M0+/M1/M3/M4/M4F)指令集的MCU產品(除上述廠商之外,幾乎所有廠商都有推出ARM架構的產品),因此市場將ARM架構的MCU另外分成一類,雖說都是采用ARM相容指令集,但廠商以不同的內部配置方式、運作時脈、記憶體大小、I/O擴充性與特殊功能,來滿足不同市場的應用需求。
新一代MCU趨勢32位元將成主流
由于8位元和32位元MCU的價差已經縮小,未來8位元的應用將越來越少,加上8位元與32位元的開發平臺不同,且在未來智慧家庭與App應用的可擴充需求之下,也許板子全都以32位元來設計可能更具成本競爭力。因此,系統設計者近年來開始嘗試在單一平臺下使用一套軟體來開發產品,以減少軟體開發成本,讓其低階至高階端產品都使用相同平臺,以增加產品規劃上的彈性。
然而當今許多MCU系統設計者,針對許多產品應用,仍是傾向采用低成本、最小軟體復雜度的電子元件,因此,低接腳數與記憶體少的8位元MCU仍具有其市場吸引力,在短期內仍不會被32位元取代。
因此,也有廠商推出高效率8位元核心的全新MCU產品系列,可使用像是16與32位元的C語言開發平臺,來編譯出8位元MCU的執行碼。此外,還可搭配其獨立核心的I/O擴充周邊設備,不須耗用到MCU的資源或內部CPU的功率,即可獨立運作,適合給需要在功耗上斤斤計較的產品導入使用。
MCU產品競爭者眾,在功能不相上下的情況下,MCU比的就是功耗、效能、成本、體積與系統設計平臺的一致性,以及是否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援,以協助客戶加速產品的上市。然而在客戶期望MCU的成本越來越低之下,廠商必須加速采用新制程來設計,方能降低生產成本,以增加毛利。
此外除了一般功能MCU,廠商也提供各種不同功能的MCU,例如整合RF功能的MCU、觸控專用MCU、感測專用MCU、控制專用MCU、各式電表專用MCU,以滿足物聯網時代的不同應用市場之系統設計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