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2014城市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國家和北京的氣象部門目前正在研究北京的城市風道,希望通過建設城市風道吹散市區的霧霾。據悉,該項目將會納入到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并預計在今年底發布相關研究成果。
城市風道治霾
城市風道也叫城市通風廊道,它通過對城市結構進行改造和完善,建設生態綠色走廊,在城市局部區域打開一個通風口,從而可以讓郊區的風吹向主城區,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不僅可以緩解城市霧霾,還能緩解夏天的“熱島效應”。
除北京外,全國很多城市都在研究建設城市風道。上海當初在規劃建設浦東新區時,就特意留出了通風走廊;武漢目前已經建設了六條生態綠色走廊,充當都市的“大風扇”;而杭州去年也開始研究建設城市風道。在國際上,德國慕尼黑和英國倫敦都采用了城市風道,通過風把城市的臟空氣帶走。
地理條件適合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部,平均海拔43.5米,西部是太行山山脈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屬于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風向也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根據北京的地理條件,若按照風向的走向來建設城市風道,理論上確實可以加快霧霾的擴散,疏通污染物流出。
疏散作用有限
有專家指出,北京空氣差主要因為周邊的重工業和劣質煤影響,加上北京地形屬于小盆地,擴散條件不好。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治理霧霾一種是靠減少污染排放,另一種則與擴散條件有關,建設城市風道就屬于后一種方式。關于城市風道的治霾效果,北京市環科院生態與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劉春蘭表示,北京主導風向上,應對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控制留出空間,這對污染物、城市內部熱量和廢棄物疏散等都有作用。
對于治霾,馬軍表示,要識別源頭從嚴重超標的重點監控企業入手。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謝紹東也表示,治理霧霾關鍵還是要靠減排來治本,不能僅依靠風道疏散。劉春蘭介紹,針對社會關注的城市風道,目前國家和北京的氣象部門正在研究,內容包括哪些地區是北京主導風向的通道、通道應該如何維持等,預計今年底向社會公布。
治霾從源頭入手
有氣象專家認為,對于污染物的清除,從氣象方面而言有兩種方法,即刮風和下雨(雪)。針對刮風,每個城市都有盛行風向,因此,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在盛行風通過的地方高樓林立,相反,應該控制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增強空氣的流動性。
目前,北京對霧霾的治理一方面從源頭入手,制定標準,嚴格監察,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總量。對于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的機動車,北京逐步淘汰老舊車和黃標車,實行限行政策,推廣新能源車的使用,利用遙感技術監測機動車實際排放情況;北京的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則就地淘汰退出。另一方面,市民用煤以無煙型煤為主,并命令餐飲企業禁止露天燒烤,同時在京津冀區域上展開聯防聯控,全方位治理霧霾。
記者 王曄君
實習記者 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