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P英國石油公司發布了2013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其中一組數據引人關注:2013年,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有所下降,占比為67.5%,創歷史新低。這是否表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效果顯現?這種趨勢能否持續?下一步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又是如何
下降趨勢與經濟形勢相關
根據BP英國石油公司報告,2013年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占全球消費量的22.4%。但另一組數據表明,中國的能源結構正在持續改進。
數據顯示,2013年,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有所下降,占比為67.5%,創歷史新低;石油占比位居第二,為17.8%,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值;而天然氣消費則大幅增長10.8%,增幅居世界首位。
眾所周知,由于我國“富煤貧油”,煤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據中國工程院數據顯示,我國煤炭灰分小于10%的僅占15%至20%,硫大于1%的原煤占比33%。灰分高造成我國煤炭利用率低,高硫則會加劇燃煤污染。因此,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占比,成為我國能源行業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此次煤炭比重下降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我國能源結構自身優化,還有就是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指出,“早在2002年,因經濟下行影響,我國煤炭消費占比就曾經達到過67.8%,但很快沒兩年就恢復到70%以上。也就是說煤炭占比與當前經濟形勢相關聯,但影響有多少,還要持續觀察。”
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斯托弗·魯爾則認為,雖然有經濟下行的影響,但2013年底煤炭消費占比下降主要還是因為中國經濟結構改善促成的。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能源消費量的放緩是在GDP增長比較穩定的背景下出現的。這表明,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不斷改善。”斯托弗·魯爾說,“2013年我們看到在中國的GDP貢獻里面,服務業的GDP占比首次超過了工業部門,工業活動的增長放緩對于煤炭消耗量的需求也會減少,這應該是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氣行動成為降煤關鍵
“能源結構的優化得益于近兩年國家提出的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舉措,同時也是大氣霧霾治理加碼的一個結果。”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說。
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以來,我國能源消費形成了“倒逼”機制,有效約束了盲目追求過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沖動,控制了煤炭消費的增速。
“但煤炭消費占比下降的一個轉折點,還是我國開始大氣霧霾治理。”白建華說。
2013年,霧霾天氣越來越多,尤其是冬季供暖季,環境污染愈加嚴重。政府意識到降低煤炭消費,調整能源結構刻不容緩。2013年9月,政府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大幅削減燃煤,增加新能源的供應和煤改氣的比重。
其中,在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方面,《計劃》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并且強調,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同時,上述三大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
“雖然《計劃》是去年下半年才出臺,但措施多力度大,對于全年煤炭占比下降具有一定作用,也為2014年能源結構的調整打下了良好基礎。”劉毅軍表示。
專家表示,希望通過“大氣行動”這一契機,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進一步優化至10.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2.7%,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1%,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5%以下。